[发明专利]一种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1024.3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力;徐琪琪;赵越;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6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七星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3 | 代理人: | 杨永梅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交叉 路口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和系统。所述识别交叉路口方法包括:获取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相序,当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相序为左转灯先于直行灯时,将所述交叉路口作为第一候选路口;将所述交叉路口的一段对向来车车道设置为左转弯车道,并计算所述左转弯车道的左转弯半径,当所述左转弯半径大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交叉路口作为第二候选路口;将同时属于所述第一候选路口和所述第二候选路口的交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本申请通过交通轨迹数据识别适合采用逆向可变左转车道的交叉路口,可以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缓解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交通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日益增多,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交叉路口,更是拥堵频发。例如,在早晚高峰期间,道路交叉口的左转车流量较大,而左转车道通行能有有限,导致左转车辆排队积压,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有必要提升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特别是提升高峰期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所述识别交叉路口方法包括可以依次识别第一候选路口和第二候选路口,并将同时属于第一候选路口和第二候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所述识别交叉路口方法包括:可以获取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相序,当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相序为左转灯先于直行灯时,将所述交叉路口作为第一候选路口;可以将所述交叉路口的一段对向来车车道设置为左转弯车道,并计算所述左转弯车道的左转弯半径,当所述左转弯半径大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交叉路口作为第二候选路口;可以将同时属于所述第一候选路口和所述第二候选路口的交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判断所述交叉路口左转车道的饱和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可以当所述交叉路口左转车道的饱和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交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获取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轨迹信息;可以基于所述交通轨迹信息,确定所述交叉路口左转车道的车流量;可以基于所述车流量,判断所述交叉路口左转车道的饱和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判断所述交叉路口是否为十字交叉路口或丁字交叉路口;可以当所述交叉路口为十字交叉路口或丁字交叉路口时,将所述交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获取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轨迹信息;可以基于所述交通轨迹信息,判断所述交叉路口是否为十字交叉路口或丁字交叉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判断所述交叉路口的人流量是否小于第三阈值;可以当所述交叉路口的人流量小于第三阈值时,将所述交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获取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轨迹信息;可以基于所述交通轨迹信息,确定所述交叉路口的人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交叉路口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以获取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轨迹信息;可以基于所述交通轨迹信息,确定所述交叉路口的几何条件;可以基于所述几何条件,计算所述左转弯车道的左转弯半径。
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交叉路口识别系统。所述交叉路口识别系统包括:第一候选路口确定模块、第二候选路口确定模块、目标交叉路口确定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候选路口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相序,当所述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相序为左转灯先于直行灯时,将所述交叉路口作为第一候选路口;所述第二候选路口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交叉路口的一段对向来车车道设置为左转弯车道,并计算所述左转弯车道的左转弯半径,当所述左转弯半径大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交叉路口作为第二候选路口;所述目标交叉路口确定模块用于将同时属于所述第一候选路口和所述第二候选路口的交叉路口标记为目标交叉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1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凸轮轴调相系统
- 下一篇:激光共振驱动弹丸注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