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霉菌毒素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6341.4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洪霞;袁超;秦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亿太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2 | 分类号: | G01N33/532;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霉菌 毒素 免疫 层析 试纸 制备 | ||
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通过戊二醛法分别与BSA和OVA偶联;利用所得的ZEN‑BSA偶联物,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抗玉米赤霉烯酮的单克隆抗体;用柠檬酸三纳还原法制备35 nm的胶体金,用该胶体金标记经过透析除盐处理的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将得到的单克隆抗体蛋白喷涂到金标垫上,将ZEN‑OVA偶联物喷涂到T线,兔抗鼠的单克隆抗体喷涂到C线,组装成试纸条,干燥;将待测样品用甲醇提取,离心,取上清,将上清滴入试纸条的样本槽中,观察T线和C线的显色,鉴定,得到检测结果。本发明的方法检测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技术领域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是一种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在世界各地各种粮谷与饲料中均有存在。玉米赤霉烯酮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 h才被完全破坏,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引起妊娠期动物(包括人)流产、死胎和畸胎,对家禽、猪、牛和羊的影响较大,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目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很多,根据真菌毒素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可分为3类:①生物学检测法;②理化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③免疫化学检测法(ELISA、CLEIA等方法)(吴文达,2009)。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象色谱法GC是定量的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缺点是检出限较高、仪器设备较为昂贵;薄层层析法TLC灵敏度不高且不适用于检测大量样品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应用较少;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是一种准确、可靠、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适合于大批样品的快速筛选,但实验过程需较长时间,各个步骤需彻底洗涤,并且需要特定的酶和底物显色,因此耗时长,程序繁琐。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更适合企业进行现场检测且快捷简便、成本低廉的定性检测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将金标记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和层析分析技术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固相标记免疫检测技术,能克服上述方法中的不足,检测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胶体金试纸条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检测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胶体金溶液制备:取1 L 三角烧瓶1个,加入超纯水495 mL,而后加入1%氯金酸(HAuCl4·3H2O) 5 mL,配制成500 mL 0.01%氯金酸水溶液,加热煮沸后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1%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溶液5-7 mL,继续搅拌加热,当溶液的颜色完全变为透明的紫红色时,维持5 min后停止加热,补水至原体积,冷却至室温,2-8℃保存备用。
2、单克隆抗体的预处理:将要标记的玉米赤霉烯酮抗体在1000 r/min,4℃条件下,离心20 min,取上清,用0.01 mol/L PBS稀释成1 mg/mL;或者用0.01 mol/L PBS稀释成1 mg/mL,过0.22 µm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亿太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丹阳亿太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6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