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296.4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芳;邓燕贤;张海莲;郑奕;邱小芬;王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C12Q1/6883;C12Q1/686;A01K6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抗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抗体治疗 网格体系 微观层面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激活 检测技术领域 标本收集 促炎因子 模型制备 实验动物 枢纽作用 炎症因子 药物干扰 统计分析 检测 肠病 分组 关联 分析 | ||
本发明属于肠病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检测方法,实验动物与分组;模型制备及药物干扰;标本收集与处理;统计分析。本发明首次通过抗MIF单抗实现对TLR4/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阻断,深入分析抗阻断和抗MIF单抗对MIF、NF‑κB及TNF‑α、IL‑6等下游促炎因子的影响,确定抗MIF单抗的阻断效应及对溃疡性结肠炎保护作用;单抗的阻断效应及对溃疡性结肠炎保护作用;从UC中细胞因子网格体系的微观层面出发,确定中细胞因子网格体系的微观层面出发,确定NF‑κB因子在UC炎症因子中的枢纽作用及其与MIF、TNF‑α、IL‑6的关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肠病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IBD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IBD的患病率在国内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尚无敏感的诊断指标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国内外研究认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失调是IB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MIF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了IBD的发病,与疾病的活动有关,抗MIF抗体可能开辟治疗IBD的一条新途径。而IBD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的过程与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诱导及激活有关。现有UC患者核内NF-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升高,NF-κB被活化并进入核内后具有很强的与基因κB位点相结合的能力,是细胞因子转录及释放的前提和关键,与UC的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在UC的疾病活动中可能起到枢纽作用。且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部位均有NF-κB结合位点,活化入核的NF-κB即可与之结合并促进这些细胞因子的转录,NF-κB被活化可促使多种促炎因子表达升高,如TNF-α、IL-1β、IL-6、IL-8、IL-12等,现有,NF-κB的激活导致TNF-α、IL-1β的转录增加,而TNF-α、IL-1β的释放又进一步激活NF-κB。后者通过正反馈进一步增加TNF-α、IL-1的分泌,同时使其他细胞因子如IL-6、IL-8等的表达也增加。由此产生级联反应,使炎症不断放大—形成“瀑布效应”。
NF-κB及抑制性卡巴蛋白(inhibitorKappaB,I-κB)是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I-κB是一个分子量为36KD的阻碍蛋白,可掩蔽NF-κB的核定位信号,从而使其以非活性复合物形式被锚定于细胞浆内。静息状态下,NF-κB以非活性形式存在细胞质中,由p50/p65和I-κB组成三聚体复合物,当细胞受刺激后激活依赖泛素蛋白的I-κB激酶,使I-κBαN-末端32位和36位的2个丝氨酸磷酸化,磷酸化后的I-κBα由泛素蛋白在多个位点泛素化,最后泛素化的I-κBα被26S蛋白酶小体降解,暴露出Rel蛋白上的核定位信号,进而激活NF-κB,使NF-κB快速易位进入核内,与靶基因κB位点结合,迅速诱导靶基因的转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