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熔炼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2889.5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马靓;苏木阳;张长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洋资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1/06;C22C21/02;C22C1/03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扒渣 铝液 熔化 铝合金熔炼工艺 合金材料 硅材料 熔炼炉 补加 铝锭 精炼 合金熔炼过程 制备技术领域 铝合金材料 材料熔化 工作难度 技术要点 检测结果 铝锶合金 有效缓解 溴化亚铁 铜线 精炼剂 熔炼 减小 熔渣 浇铸 工作量 点火 |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熔炼工艺,其能够有效缓解合金熔炼过程中,补加合金材料时的熔渣率,减小熔炼过程中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其技术要点包括S1:将铝锭及硅材料加入熔炼炉内,点火升温熔化;S2:向熔炼炉内加入铜线,继续升温熔化;S3:待铝锭全部熔化完成后,加入硅材料及铝锶合金;S4:待所有材料熔化完毕,进行第一次扒渣作业;S5:第一次扒渣作业完毕后,取铝液测成分,并根据检测结果补加包含相应元素的合金材料及溴化亚铁;S6:待铝液成分满足要求时,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S7:精炼后的铝液进行第二次扒渣作业;S8:第二次扒渣作业完毕后,铝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浇铸样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熔炼工艺。
背景技术
铝合金锭是以纯铝及回收铝为原料,依照国际标准或特殊要求添加其他元素,如:硅(Si)、铜(Cu)、镁(Mg)、铁(Fe)等,改善纯铝在铸造性、化学性及物理性的不足调配出来的合金,其一般应用于铸造业。
不同型号或不同用途的铝合金产品所要求包含的化学元素种类不同,每种元素所要求的标准含量也不同。在实际熔炼的中间过程中,需要对熔炉内的铝液成分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向炉内补加所需元素的纯单质或包含相应元素的中间合金。丁华国等人于2014年发表在《轻合金加工技术》中,Vol42,No10的《试论用纯金属替代中间合金和添加剂配补料的必要性》一文中指出,在铝合金熔铸的过程中,补加纯金属的应用成本要低于采用中间合金和金属添加剂的补料方式,同时,出于对环境污染以及实现铝合金标准化快速配料、补料等方面的考虑,补加纯金属是最值得推广的一种补料方式。
但是,实际生产时发现,补加纯元素材料如硅,经常出现该纯元素材料熔融不彻底的现象;而补加含硅的中间合金则导致熔炼过程中的含渣量较高,增大熔炼作业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熔炼工艺,其能够有效缓解合金熔炼过程中,补加合金材料时的熔渣率,减小熔炼过程中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合金熔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锭及硅材料加入熔炼炉内,点火升温熔化;
S2:向熔炼炉内加入铜线,继续升温熔化;
S3:待铝锭全部熔化完成后,加入硅材料及铝锶合金;
S4:待所有材料熔化完毕,进行第一次扒渣作业;
S5:第一次扒渣作业完毕后,取铝液测成分,并根据检测结果补加包含相应元素的合金材料及溴化亚铁;
S6:待铝液成分满足要求时,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
S6:精炼后的铝液进行第二次扒渣作业;
S7:第二次扒渣作业完毕后,铝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浇铸样品。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补加溴化亚铁的同时,补加三氧化铬。
进一步的,熔炼炉内温度在730-750℃之间。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熔炼炉内温度在730-750℃之间。
进一步的,步骤S3中,熔炼炉内温度在730-750℃之间。
进一步的,步骤S5中,溴化亚铁与合金材料的质量比为1:10-15。
进一步的,补加的三氧化铬与溴化亚铁的质量比为1:5-8。
进一步的,步骤S7中浇铸时控制铝液温度在690-7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洋资源股份公司,未经湖北金洋资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2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