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转矩驱动轴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4211.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4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柳明;张建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明迪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24033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调***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轴 加工 探伤检测 大转矩 外圆 校直 检测 光洁度 传递大扭矩 热处理方式 热处理 表面淬火 调质处理 功能要求 键槽加工 螺纹加工 配合传动 切削加工 轴承加工 精磨 下料 轴体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转矩驱动轴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外圆第一次加工、热处理、螺纹加工、外圆第二次加工、键槽加工、校直检测、探伤检测。本发明采用GCr15作为驱动轴的材料,可以极大的提高轴体本身的强度,并且通过调质处理和表面淬火处理的两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从而保证了驱动轴可以传递大扭矩,并且在整体切削加工完毕之后,再一次对表面进行精磨处理,提高了驱动轴表面的光洁度,有助于驱动轴与其他工件的配合传动,在驱动轴完成加工之后,分别对驱动轴进行校直检测和探伤检测,从而检测该加工完成的驱动轴是否符合工艺参数的要求,整个加工方法设计合理,加工出来的驱动轴符合强度和功能要求,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转矩驱动轴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驱动轴是汽车的重要零件,汽车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汽车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的万向节,汽车驱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汽车车轮的动力输入部位的万向节,汽车驱动轴的作用是在汽车变速箱与车轮之间传递扭矩。
驱动轴受扭转、剪切、拉压、冲击等交变应力,同时还有驱动轴的扭转和弯曲振动产生的附加应力,应力分布不均匀,驱动轴颈与轴承有滑动摩擦。
驱动轴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疲劳断裂和轴颈严重磨损。因此材料要有高强度、一定的冲击韧性、足够弯曲、扭转疲劳强度和刚度,轴颈表面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2275101B)公开了一种油封轴的加工方法,先将现有无心磨床进行改装,无心磨床砂轮要满足如下要求:粗糙度:Ra0.2-0.4且Rz<4,磨削后产生的纹理方向要平行且与轴中心线垂直,砂轮要不容易磨损,厚度等于轴的油封槽轴向长度;砂轮一侧设有导轮,并且砂轮和导轮的间距等于工件直径减去油封槽深度,该导轮的轮轴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在砂轮和导轮之间设有竖直托板,该托板顶面可设有与轴线成水平的工件,另在工件位置上方设有与工件轴线平行的转辊。该方法并没有说明使用何种材料,并且没有进行热处理的步骤,无法保证轴的力学性能,在驱动轴这种有转矩要求的传动轴中,该方法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转矩驱动轴的加工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转矩驱动轴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下料:根据驱动轴的尺寸选取相对应规格的圆棒料毛坯,并且根据驱动轴的长度截取相对应长度的圆棒料A;
2)外圆第一次加工:将圆棒料A放置在车床中,根据驱动轴的尺寸对圆棒料进行粗车加工,从而得到粗加工圆棒B;
3)热处理:对粗加工圆棒B进行调质处理,得到热处理圆棒C;
4)螺纹加工:通过双顶尖装夹的方式将热处理圆棒C装夹在车床中,根据尺寸要求加工出驱动轴两端的螺纹,从而得到再加工圆棒D;
5)外圆第二次加工:将加工圆棒D通过三抓卡盘固定在车床中,根据尺寸要求分别对再加工圆棒D的外表面进行半精车和精车加工,得到精加工圆棒E;
6)键槽加工:将精加工圆棒E固定在铣床中,根据尺寸要求在精加工圆棒E的外部划出键槽加工线,并且通过铣床加工出键槽,从而得到加工完成的驱动轴;
7)校直检测:通过校直工具对加工完毕的驱动轴的键槽进行校直检测;
8)探伤检测:通过探伤工具对驱动轴内部进行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圆棒料的材料为GCr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粗车加工需要保留2mm的直径和长度的余量,并且保持表面粗糙度Ra为1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明迪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湛江明迪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4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