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0583.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许仁俊;陈建文;王修才;朱文博;施淞瀚;吴徐平;叶大贵;林浩勃;陆江南;黄穗龙;朱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27/16 | 分类号: | C08L27/16;C08K3/04;C08K3/22;C08J5/18;H01G4/18;H01G4/33;H01G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高储能密度电容器 纳米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储能 有机聚合物基体 微型化 电介质膜 电能存储 厚度可控 击穿场强 节能性能 介电性能 均匀电场 纳米石墨 能力增强 损耗降低 有效地 弥散 共掺 耗能 可用 集成电路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石墨烯与纳米TiO2弥散共掺入有机聚合物基体PVDF中,制得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大大提升。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备高储能密度电容器,所制得的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介电常数提高至37、损耗降低、击穿场强提升至356.0MV/m、储能密度提升至20.5J/m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得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性能优异,可有效地降低耗能,提升节能性能;电介质膜厚度可控,可微型化、轻型化并应用于集成电路;储能密度更高,电能存储能力提升,均匀电场的能力增强,适合应用在制备高储能密度电容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应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高储能密度 电容器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器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储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家电、交通、航空、 航天等各个领域。现今,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容器也被要求趋向 于集成化、微型化、轻型化和高稳定性的方向。然而,电介质材料作为电容器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储能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容器的性能,提升电 介质材料的储能密度,可以很有效的提升电容器储存电荷和均匀电场的能力, 并且电容器能更加小型化、轻型化。在日常生活中,更高储能密度的电容器可 以在用电低谷期的时候将电能存储起来用在高峰期,实现电能最大化的利用, 达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要求电介质材料能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更低的 介电损耗、以及更高的耐击穿场强。
常见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击穿性能好,介电损耗低,柔性强等特点, 但介电常数却相对较低;无机陶瓷材料具有非常高的介电常数,但其脆性大、 柔性弱等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在工业上的应用。
PVDF薄膜电容器,其介电常数约为9.5,损耗为0.08,其储能密度约为 13J/cm3。通过填充TiO2纳米级陶瓷材料制得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制成 TiO2-PVDF薄膜电容器后,其介电常数提升到了31,是PVDF薄膜电容器的3 倍左右,损耗基本上维持不变。TiO2-PVDF薄膜电容器虽较PVDF薄膜电容器 在介电常数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显著降低 至200.0MV/m,稳定性也变低,因而,TiO2-PVDF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并没 能有效提升。此外,制得的纳米复合薄膜的厚度很大,响应时间长且不利于器 件的小型化,限制了其在某些高集成电路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GR-TiO2-PVDF 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少量纳米石墨烯与纳米TiO2弥散共掺入有 机聚合物基体,制得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将该材料用于制备高储能 密度电容器,所得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介电常数提高至37,且损耗降低,同时 击穿场强提高和储能密度均得到较大提升,从而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和缺陷。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制备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的GR-TiO2-PVD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纳米TiO2、纳米GR、PVDF和溶剂,其中,纳米TiO2、纳 米GR和PVDF作为溶质,DMF作为溶剂,且纳米TiO2、纳米GR和PVDF的 质量比为1:399:9600;溶质与溶剂的用量比为1g:(10~30)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0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