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0992.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田秀梅;钱钦;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47/08 | 分类号: | C22C47/08;C22C47/06;C22C47/04;C22C49/08;C22C49/14;C22C10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复合材料 碳化硅纤维 铁水 碳化硅 透孔 制备 模具型腔 工艺流程 连续碳化硅纤维 生产 表面镀涂层 耐磨性 成型工艺 成型腔壁 简单安全 界面性能 绿色环保 耐腐蚀性 设备成本 包覆 复丝 根数 熔融 裁剪 浇筑 浸润 浇灌 编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复丝根数为1K的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编织成透孔碳化硅纤维布;为改善界面性能,在透孔碳化硅纤维布的表面镀涂层;将透孔碳化硅纤维布裁剪成型腔壁形状大小并固定于模具型腔中,将熔融铁水浇灌于模具型腔中,铁水浸润包覆透孔碳化硅纤维布,待铁水自然冷却可得到的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在相较现有技术,制备得到的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强度更大,耐磨性、耐腐蚀性更好,其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安全、绿色环保;还可沿用原有铁水浇筑成型工艺,设备成本低,无需改变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流程,易于推广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基础工业建材水泥、冶金矿山、疏浚工程和火力发电等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在工业生产中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在物料的采掘、破碎、研磨和输送过程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磨损问题并造成机器零、部件的损坏,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和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磨备件持续供应。磨损是工业中材料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根源之一,其中又以磨料磨损最为严重,约占各种磨损类型的50%。我国耐磨材料每年大概要消耗200多万吨,并且,还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
由于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传统耐磨材料的磨损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故而对新型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越来越多。中国专利CN108265219 A中以铁、红丹、锇、磷片石墨、镍、长石、钛、陶瓷、氯化丁晴橡胶、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铅、改性蒙脱土、滑石粉、高岭土、碳酸钙为原料生产了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此方法原料种类繁多,过程复杂且费时,并引入了重金属离子以及橡胶等污染源。中国专利CN108060315 A中以金属粉末和碳化硼粉末混合压制,加热后高压喷射碳化硼粉末,再模压后烧结成一种耐磨金属复合材料,此方法使用粉末压制、高压喷射粉末等操作,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其硬度及耐磨性能低于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碳化硅纤维:选用复丝根数为1K的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
(2)编织透孔碳化硅纤维布:将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采用平纹编织法编织成透孔碳化硅纤维布;
(3)表面处理: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透孔碳化硅纤维布的表面镀涂层,改善界面性能;
(4)复合成型:将透孔碳化硅纤维布裁剪成型腔壁形状大小并固定于模具型腔中,将熔融铁水浇灌于模具型腔中,铁水浸润包覆透孔碳化硅纤维布,待铁水自然冷却可得到的碳化硅金属复合材料。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所用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的直径为8~14μm,强度为2.2~2.5GPa,密度为2.2~2.8g/cm³。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上述强度达到2.2~2.5GPa的三代连续碳化硅长纤维,便于编织,耐高温,后期不与高温的铁水反应或被破坏。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用平纹编织法3×3根/cm、6×6根/cm或8×4根/cm编织成透孔碳化硅纤维布,其克重为60~400g/㎡,其厚度为0.2~0.5mm,孔洞大小为边长为2-5 mm的正方形。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透孔碳化硅纤维布交织镶嵌在金属基体中,两者结合紧密。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涂层为锌涂层或镍涂层。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为了改善纤维与金属基的界面性能。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型腔模具是黏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砂、水泥粘结砂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0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