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的低温富氧焙烧预处理-浸出提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8427.2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惠;张世镖;李健;王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11/00;C22B3/1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难处 金矿石 低温 焙烧 预处理 浸出 金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的低温富氧焙烧预处理‑浸出提金工艺,低温富氧焙烧主体设备采用回转式焙烧炉,该焙烧炉采用外部加热,同时通过控制回转炉内空气流量和流速来建立低温富氧焙烧环境(300‑550℃),并通过炉体转动实现物料均匀焙烧,分解矿石中的砷硫化物,使包裹于砷硫化物中的微细粒金裸露解离,同时完全氧化消除矿石中的有机碳;焙烧后的焙砂经过加水调浆降温,并采用环保浸金试剂CG505进行浸出提金作业,浸出液中的金经回收后,贫液经调整返回浸出系统,浸渣作为一般固废堆存于尾矿库,焙烧后的烟气采用碱液高效喷淋的方法吸充分吸收焙烧烟气中残留的砷氧化物等有害杂质,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石浸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的低温富氧焙烧预处理-浸出提金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黄金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易提取的金矿资源日渐枯竭,难处理的金矿资源已成为目前及今后黄金工业的主要原料,在某些难处理金矿中金以微细粒及包裹的形式存在于砷黄铁矿中,并含有的不利于浸出的有机碳等。其中金因物理包裹、化学结合、化学覆盖膜包裹而必须通过预处理的方法才能被有效地提取出来;目前,难处理金矿石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焙烧、生物氧化、热压氧化三种预处理工艺,其中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处理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并不能完全消除矿石中有机碳劫金影响,浸出过程中需添加活性炭竞争吸附才能有效提高金浸出指标;热压氧化预处理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其生产成本较高,需要采用特种压力设备才能实现,对主体压力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要求都较高,存在投资成本较大等弊端;焙烧预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能够完全消除硫化物和有机碳影响、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传统的沸腾焙烧预处理工艺其温度控制较高,一般在650℃以上,原因是沸腾状态下物料反应速度很快,无法在低温时实现热量的动态平衡,进而无法实现低温控制;而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采用焙烧预处理,若焙烧温度过高,高于550℃时,有机碳和砷硫化矿物会迅速氧化放热,会导致过烧形成对金的二次包裹,对后续金浸出产生不良影响,故该类型金矿石应采用低温(300-550℃)焙烧预处理的方式来有效回收其中的金,金矿石中的砷硫化物和有机碳在较低温度(300-550℃)下即氧化分解,使包裹于其中的微细粒金充分裸露解离,其中砷硫化物经富氧氧化后大部分以砷酸盐形式存在于焙砂中,降低了后续烟气处理的负担,焙烧过程中有机碳将被完全氧化消除,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较极小,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回转窑焙烧方式虽然能够在低温下运行,但因其加热方式采用向窑内喷入热气或燃烧的燃料进行加热,导致加热不均匀,窑内物料温度波动较大,因此如何控制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在稳定的低温下焙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的低温富氧焙烧预处理-浸出提金工艺,所述的低温是指温度在300-550℃之间,解决了传统的回转窑焙烧加热不均匀,窑内物料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有效控制焙烧温度在300-550℃并均匀加热,使包裹于其中的微细粒金充分裸露解离,提高金的回收率,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8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