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0687.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4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远;刘刚;顾欣燕;肖培英;刘金龙;赵晓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4;A61P3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凡纳滨 对虾 综合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菌剂是将粪肠球菌的发酵液经喷雾干燥制成发酵菌粉。本发明的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粪肠球菌依次经摇瓶培养、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后干燥,制得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本发明的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的应用,是按配比将菌剂拌入饲料中,然后用该饲料投喂产生(治疗)或未产生(预防)白便池塘的凡纳滨对虾。本发明的粪肠球菌菌剂能显著抑制霍乱弧菌、迟缓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广谱抑菌性,可以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病,防治效果达78%以上,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防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017年中国水产渔业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凡纳滨对虾产量已高达93.23万吨,然而自2010年至今,频繁发生的对虾白便综合征一直是影响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患病对虾的粪便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大量聚集在浮在水面下风口,并有恶臭散发。目前凡纳滨对虾主要有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或联合一些中药类(如三黄散)等治疗,这些治疗制剂均属于药物类产品,不但使用成本高,环境危害大,而且用于预防危害性更大。养殖户对该病的控制难度很大气控制成本高,给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带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对于该症状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1)虾体受某种因素的刺激影响,认为可能是细菌的某种毒素刺激,引发凡纳滨对虾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先是腺管上皮、肠上皮开始崩解,在肠上皮基膜下出现增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越来越多,增生细胞层越来越厚,肠上皮被逐步取代、完全脱落;坏死脱落的细胞,无论是上皮细胞还是增生细胞,均落入肠腔,排出体外,即肉眼所见的“白便”。
(2)曹海鹏等认为,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霍乱弧菌在凡纳滨对虾肠组织中大量生长增殖、黏附肠黏膜、表面产生毒力因子而引起肠壁、黏膜损伤,进一步通过血淋巴循环至肝胰腺组织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后导致肝胰腺肿大、糜烂等病变,最终导致肝胰腺和肠功能失常,引发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
(3)也有相关人士认为是由于肠道对饲料的营养性物质吸收不彻底,而未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形成凝胶类物质,与对虾后肠的脱落细胞混合形成“白便”。
由于对疾病的发生机理没有统一的认识,而相应的防治亦没有大的进展。经查还没有用粪肠球菌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粪肠球菌能显著抑制霍乱弧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包括粪肠球菌的发酵菌粉。
进一步地,将粪肠球菌的发酵液经喷雾干燥制成发酵菌粉,即得所述的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粪肠球菌依次经摇瓶培养、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后,经喷雾干燥制成发酵菌粉,制得防治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