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0757.5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远;刘刚;顾欣燕;刘金龙;肖培英;赵晓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125;C12R1/07;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水产 养殖 蓝藻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MES 810的发酵菌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MES 812的发酵菌粉,两者的质量比为1:1。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菌粉、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菌粉按质量比1:1充分混合后制得,且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菌粉中的活菌数不少于2.0×1010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不少于4.0×109cfu/g。本发明制得的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仅对蓝藻门的藻类有抑制作用,对其他有益藻类没有影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水质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颤藻(Oscillatoria)和鞘丝藻(Phormidium)、微囊藻(Microcystis)分别属于蓝藻门、颤藻科、颤藻属和鞘丝藻属,是两种对水质危害较大的藻类,一旦其成为优势藻类,极易形成蓝藻水华。导致其他藻类无法生长,水体pH值和氨氮升高;蓝藻死亡时会造成水体溶解氧急剧降低,且产生大量蓝藻毒素造成养殖动物死亡。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对水体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造成巨大影响。蓝藻(颤藻、鞘丝藻和微囊藻)对虾类养殖的影响更为巨大,发生蓝藻的池塘几近绝收,如何有效防控蓝藻水华的暴发是当前水产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北方地区蓝藻水华的爆发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控制蓝藻爆发已成为北方水产养殖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蓝藻水华形成原因较复杂,调控比较困难。有人用物理(吸附、过滤等)的方法来调节蓝藻,但该方法不适合于水产养殖池塘;也有化学方法(如硫酸铜)杀灭蓝藻的报道,但化学药物也同时杀灭其他藻类,且对养殖动物也会造成危害。有人用红霉素或青霉素来防治蓝藻,但是由于其较难分解,且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形成了相应的抗性,导致耐药菌株的扩大,危害生态平衡。
目前利用微生物防治蓝藻水华是最经济、最环保、最简便的方法,且该方法对除蓝藻外的其他有益藻类没有影响。经检索,目前尚未发现仅用复合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防治蓝藻水华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得的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仅对蓝藻门的藻类有抑制作用,对其他有益藻类没有影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产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MES 810的发酵菌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MES812的发酵菌粉,两者的质量比为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水产养殖蓝藻水华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枯草芽孢杆菌 MES 810,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7年8月1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514。该菌种已在专利号CN201710862006.3专利名称:一种防治马铃薯枯萎病的菌株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MES 812,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7年8月 1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515。该菌种已在专利号CN201710947311.2,专利名称:一种防治枸杞根腐病死树的方法,公开。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枯草芽孢杆菌MES 810的发酵菌粉中的活菌数不少于2.0×1010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MES 812发酵菌粉中的活菌数不少于4.0×109cfu/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