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鲍鱼壳蓝绿色色素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8673.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宝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港(福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401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鲍鱼壳 色素 蓝绿色色素 研磨 蓝绿色 藻类 蒸制 天然色素提取 水蒸气 高效分离 鲍鱼肉 碱溶性 酸溶性 提取剂 海产品 色价 蒸笼 过滤 清洗 蛋白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鲍鱼壳蓝绿色色素提取方法,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天然色素提取技术领域,该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鲍鱼壳放置在蒸笼内,升温至100‑150℃,并通过水蒸气将蒸制5‑10分钟,接着分离鲍鱼壳和鲍鱼肉,分离后进一步清洗鲍鱼壳内部残渣,本发明以鲍鱼壳为原料,通过升温至并蒸制的方式,可以实现鲍鱼壳与肉的分离,且可以避免损坏鲍鱼壳表面的藻类色素,通过将鲍鱼壳粉碎,并与提取剂研磨至桨并过滤,从而可在研磨的过程中将藻类色素与鲍鱼壳实现分离,且利用了鲍鱼壳蓝绿色素的酸溶性、碱溶性、水溶性和等特点,有助于色素与蛋白、多糖等杂质的高效分离,能保证蓝绿色素的纯度、色价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天然色素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鲍鱼壳蓝绿色色素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鲍鱼壳,俗称石决明,为杂色鲍、皱纹盘鲍、澳洲鲍、耳鲍、羊鲍和白鲍等鲍科动物的贝壳,是中医常用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清热、明目去翳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和青盲雀目等症的治疗。杂色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温带亚热带海域,是我国南方优良养殖品种之一。
皱纹盘鲍主要分布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亚寒带温带海域,为中国鲍属中个体最大、产量最多的优良品种,现不仅适应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而且已南移到福建、广东等沿海人工养殖获得成功。耳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海南岛、三沙市和台湾海峡。羊鲍分布于耳鲍相同,但产量不多。澳洲鲍主要产自澳洲、新西兰、东南亚、非洲赤道周边等热带海域。鲍鱼壳结构组成由里到外主要由珍珠层、棱柱层、角质层、无定型碳酸钙、藻类色素和苔藓虫、石灰虫等形成的疣状突构成。鲍鱼壳化学组成主要有碳酸钙、有机质、微量元素、藻类色素、维生素、牛磺酸和重金属。其中,珍珠层的化学组成主要为95%具有文石结构的碳酸钙和5%有机质,棱柱层的化学组成主要为95%具有方解石结构碳酸钙和5%有机质,角质层的化学组成主要为有机质成分,疣状突的化学组成主要为无定型碳酸钙和重金属,藻类色素化学组成主要为有机质、微量元素和金属元素。鲍鱼壳主要化学组成碳酸钙的含量可高达95%,钙元素可达40%,镁元素含量也达到0.1%,锶元素含量高达0.14%,为植物锶含量的100倍。鲍鱼壳所含的角壳蛋白有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水解后可得到18种氨基酸。
由于养殖技术、 生存环境和饵料品种的不同, 鲍鱼壳表面的藻类色素也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色素的混合物, 会呈现出蓝绿色和红褐色两种不同的色泽,通常,饵料以海带等绿藻为主的容易生成蓝绿色素,但目前对于鲍鱼壳的利用主要是对于其的钙质,对于其色素尤其是蓝绿色色素的提取方法,少之又少,且鲍鱼壳表面的藻类色素与提取自海带、江蓠的藻类色素,其理化性质明显不同。鲍鱼壳表面色素的形成也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过程,而是藻类色素元素、金属微量元素和贝壳硬蛋白,在海洋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天然色素有机物,为鲍鱼壳外层的固有成分之一,采用物理方法很难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鲍鱼壳蓝绿色色素提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鲍鱼壳蓝绿色色素提取方法,该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鲍鱼壳放置在蒸笼内,升温至100-150℃,并通过水蒸气将蒸制5-10分钟,接着分离鲍鱼壳和鲍鱼肉,分离后进一步清洗鲍鱼壳内部残渣;
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中处理后的鲍鱼壳粉碎成不同直径,粉碎后的鲍鱼壳放入水中进行超声处理30-60分钟,之后再加入柠檬酸溶液,再继续超声处理30-60分钟,处理结束后过100目筛网只保留块状鲍鱼壳,用清水清洗至中性;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中处理后的鲍鱼壳加入鲍鱼壳质量5-10倍的提取剂,并将鲍鱼壳在提取剂的浸润下研磨至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港(福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中港(福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8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染料化合物及滤光片结构
- 下一篇:一种粉体助磨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