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武夷岩红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2412.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0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安兴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黄秀婷 |
地址: | 354300 福建省南平市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烘焙 揉捻 制备 摇青 发酵 采摘 日光萎凋 差异化 做青机 铁锅 茶树 翻炒 复揉 毛火 轻压 杀青 晒青 条索 萎凋 重压 足火 加热 叶片 产地 新鲜 | ||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领域,特别为武夷岩红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从茶树上采摘新鲜的茶叶;步骤2:晒青:将采摘到的茶叶进行日光萎凋或采用做青机萎凋不超过2小时;步骤3:摇青:将茶叶进行3—4次摇青;步骤4:揉捻:先轻压揉捻茶叶2‑3min,再重压揉捻4‑5min;步骤5:发酵:将茶叶置于竹篓或竹筐内发酵4—5小时;步骤6:杀青:将铁锅加热至150‑180℃,投入茶叶翻炒20‑25min;步骤7:复揉:将茶叶中条索较松的叶片再次进行揉捻;步骤8:烘焙:将茶叶分两次进行烘焙,第一次烘焙采用毛火高温快速烘焙,第二次采用足火低温慢焙。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红制备方法,其精品质率高,且能够解决产地差异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领域,特别为武夷岩红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的分类法,目前茶叶的品类主要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及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或半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是以适宜的茶树不带芽的开面叶为原料,经由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由于传统的乌龙茶工艺是一种半发酵的工艺,并未经历如类似红茶全发酵一类的深加工,因此在加工的过程当中茶叶内的芳香物质很难进行稳定的控制从而导致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及滋味很难把控,因此其在原料选择上通常选择茶树上已经脱离驻芽时期的鲜叶,具体的来说乌龙茶茶叶的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此时的鲜叶已经脱离了新生时的“稚嫩”,内含物相对较为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加工工艺上的不足,使得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得到一定的把控。
然而,我们知道,茶叶鲜叶持嫩性的生长周期较短,而乌龙茶又由于其加工工艺上的特点而造成对采摘鲜叶的要求较其他品类的茶叶来的高,从而使得采摘时间较短,对于规模较大的茶园而言,一旦到了采摘期,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发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茶树进行采摘及加工。另外,由于传统乌龙茶放弃了驻芽时期的鲜叶,因此茶叶总体偏老,因此茶叶的精品质率一直以来难以得到提高,并且由于传统工艺对茶叶原料的品质较为依赖,因而所加工生产出的乌龙茶在香气和滋味上就存在产地差异化的问题,基于以上总总原因,使得现有的乌龙茶工艺难以大范围推广,学习繁琐,核心技术难以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红制备方法,其精品质率高,且能够解决产地差异化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武夷岩红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茶树上采摘新鲜的茶叶,所采摘的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的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的嫩梢;
步骤2:晒青:将步骤1中所采摘到的茶叶进行日光萎凋或采用做青机萎凋不超过2小时;
步骤3:摇青:将步骤2所获得的茶叶进行3—4次摇青,每次摇青后,将茶叶均摊在水筛上,摇青时间为10—15小时,温度范围为22-25℃,湿度范围为70%-80%;
步骤4:揉捻:将步骤3所获得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的方法为先轻压揉捻茶叶2-3min,再重压揉捻茶叶4-5min;
重复交替实施上述轻压揉捻及重压揉捻的动作直至茶条紧卷,茶汁溢出为止;
步骤5:发酵:将步骤4中处理后获得的茶叶置于竹篓或竹筐内发酵4—5小时,并在竹篓或竹筐上盖覆透气纱布,当茶叶发酵程度达到60%-70%时,进入杀青环节;
步骤6:杀青:先将铁锅加热至150-180℃,而后将步骤5中所获得的茶叶投入铁锅中进行翻炒20-2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安兴,未经刘安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2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风风机
- 下一篇:自动调控炉温的茶叶杀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