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4003.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响;李凯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F24F110/12;F24F110/22;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50;F24F11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处理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
包括空气处理装置(10),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包括壳体(11),该壳体(11)设有新风口(XF)、排风口(PF)、送风口(SF)及回风口(HF),所述壳体(11)的内部被隔出从所述新风口(XF)直至所述送风口(SF)的送风路径(FL1)和从所述回风口(HF)直至所述排风口(PF)的排风路径(FL2),
在所述送风路径(FL1)上设有多个换热元件(12),
多个所述换热元件(12)包括第一换热元件(12A)和第二换热元件(12B),所述第一换热元件(12A)和所述第二换热元件(12B)能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元件具有作为所述工作模式的制冷模式,
所述第二换热元件具有作为所述工作模式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换热元件(12)以所述第一换热元件(12A)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12B)的气流上游侧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元件(12B)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12A)并排的方式设在所述送风路径(FL1)上,
或者,
多个所述换热元件(12)以所述第二换热元件(12B)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12A)上方的方式设在所述送风路径(FL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路径(FL1)上设有送风风扇(13),
在所述排风路径(FL2)上设有排风风扇(14),
多个所述换热元件(12)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元件构成为延长线(YC)与所述送风口(SF)所在的侧面(CM)交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元件包括与所述送风口(SF)所在的侧面(CM)平行的第一部分(121)以及延长线(YC)与所述送风口(SF)所在的侧面(CM)交叉的第二部分(12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121)与所述第二部分(122)所成的夹角α满足以下关系:90°≤α<1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1)内还包括将所述送风路径(FL1)和所述排风路径(FL2)分隔开的分隔部(117),
在所述换热元件(12)的靠近所述排风路径(FL2)的一端与所述分隔部(117)之间设有导流元件(11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元件(118)设置在所述换热元件(12)的上游侧,且将气流朝向所述换热元件的换热区域引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元件(118)的导流面为斜面或圆弧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热元件(12)的靠所述排风路径(FL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管板(151),所述第一管板(151)具有与所述导流元件(118)贴合的翻折部(151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热元件(12)的远离所述排风路径(FL2)一侧的端部和与该端部相对的所述壳体(11)的侧板(111)之间形成有第二管板(152)。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1)的内部还设置有切换机构(18),该切换机构(18)用于使所述送风口(SF)与所述回风口(HF)连通而形成内循环路径(F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40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