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底壳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7793.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7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巨杨妮;姚学庆;张辉鲁;付兆利;程森杰;谭磊;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B29C69/02;B29C44/12;B29C44/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底壳 油底壳本体 第二片材 模压片材 发泡成型 模压成型 制造 柴油机技术领域 孔洞 发泡处理 模压形成 振动噪声 曲轴 成品油 底壳 发泡 放入 减小 模具 吸附 零部件 泄露 噪音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及其制造方法。油底壳包括第一油底壳层和经发泡处理后获得的第二油底壳层,第一油底壳层位于第二油底壳层上方。油底壳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上下模压形成模压片材;模压片材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成型获得油底壳坯;对油底壳坯外侧的第二片材进行发泡成型为油底壳本体。模压片材模压成型为油底壳坯后,再对油底壳坯发泡成型为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外层形成多个细小的孔洞,由于第一片材没有发泡,通过该制造方法获得的油底壳能够在保证不泄露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成品油底壳自身振动噪声减小,能够对曲轴等零部件的噪音进行吸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因燃料燃烧、动力输出系统运转、空气流动等原因会产生声强很大的声音。目前,发动机降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增加支撑平板、支撑弯板等构件进行结构降噪,但是该种降噪方法导致油底壳的加工工艺复杂且降噪效果有限,且新增机构自身振动也会产生额外的噪声;而另外一种则是在制造之初通过冲压、注塑等方式形成一些特殊的降噪结构,而冲压或注塑结构,大多是基于薄壁类零件需增强结构的目的,进行加强结构的设计,同时兼顾降噪。降噪并非此类结构的优先功能,直接导致降噪效果差。上述两种技术主要针对减弱油底壳制造方法自身振动的噪声而设计,对曲轴的旋转噪声不能进行任何有效的处理。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油底壳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油底壳制造方法降噪效果差且噪声不能被自身吸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底壳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降低振动噪声且对曲轴等零部件的噪音进行吸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油底壳,包括第一油底壳层和经发泡处理后获得的第二油底壳层,所述第一油底壳层位于所述第二油底壳层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底壳层和所述第二油底壳层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底壳制造方法,用以制造如权利要求和所述的油底壳,包括如下步骤:
获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
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上下模压形成模压片材;
模压片材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成型获得油底壳坯;
对油底壳坯外层的第二片材进行发泡成型,使该油底壳坯形成油底壳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片材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所述第二片材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发泡剂制成。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油底壳本体冷却、修整并冲孔获得油底壳。
作为优选,发泡过程中,模具上模水冷冷却第一片材,下模加热所述第二片材进行发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片材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片材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片材厚度为0.5mm-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片材厚度为1mm-3mm。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成型为微波发泡或红外发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底壳,使用上述所述的油底壳制造方法制造而成,包括第一油底壳层和经发泡处理后获得的第二油底壳层。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供的油底壳,第二油底壳层发泡处理获得,发泡后的第二油底壳层产生多个细小且分布不均匀的孔洞,声波进入上述孔洞内能够被吸收,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7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槽的对准销钉和发动机组件
- 下一篇:发动机预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