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49669.8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6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荆;王逢松;尚伟;林春刚;王百泉;谢韬;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刘艳霞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二次 衬砌 施工 新方法 | ||
1.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如下:
步骤一、在隧道两侧施作侧边墙二衬(5),两侧的所述侧边墙二衬(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侧边墙二衬(5)的高度低于隧道的高度;
步骤二、在两侧对应位置的侧边墙二衬(5)的顶端之间、且贴于隧道拱部壁面安装拱部预制管片(6),并将所述拱部预制管片(6)两端与对应侧的侧边墙二衬(5)顶端配装;
所述步骤一中施作侧边墙二衬(5)的具体过程如下: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两侧的侧边墙模板(8)设置于隧道两对应侧,在每一侧的所述侧边墙模板(8)端部的上部均覆盖纵缝端模(9),各所述纵缝端模(9)包括一接触板(9g),所述接触板(9g)用于覆盖于对应侧的侧边墙模板(8)端部的上部,同一侧的所述纵缝端模(9)的凸起部、接触板(9g)伸出在侧边墙模板(8)上方的部分、侧边墙模板(8)及隧道侧壁面间均形成浇筑侧边墙二衬(5)的封闭腔体;在各侧封闭腔体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侧边墙二衬(5),凝固后拆除所述侧边墙模板(8)和纵缝端模(9);各所述侧边墙二衬(5)的顶部壁面上形成有与对应的拱部预制管片(6)的端部相配装的安装槽;
各所述凸起部的形状满足以下条件:在浇筑形成侧边墙二衬(5)并拆除所述纵缝端模(9)后,所述凸起部所在的位置,在所述侧边墙二衬(5)的顶部壁面上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与拱部预制管片(6)的端部相配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将拱部预制管片(6)运送至隧道内,将其贴于隧道拱部壁面,定位,将其两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侧边墙二衬(5)的端部配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新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实现拱部预制管片(6)的安装,在隧道内由前到后沿轴向依次布设管片吊车(1)、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管片安装设备(3)和管片运输车(4),其中隧道的开挖方向为前方;所述管片运输车(4)运输拱部预制管片(6),运输至管片吊车(1)和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之间,并由管片吊车(1)将其放置于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上,所述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将所述拱部预制管片(6)朝向拱顶方向运送,并由管片安装设备(3)承接,最终将所述拱部预制管片(6)贴于隧道拱部壁面,安装于两侧对应位置的侧边墙二衬(5)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包括模板台车本体,所述模板台车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边墙模板机构(7),每个所述侧边墙模板机构(7)的顶部均铰接有纵缝端模(9),每个所述侧边墙模板机构(7)与所述台车本体之间均设置有动力装置;
还包括两个底板,每个底板均安装于所述侧边墙模板机构(7)的底部;每个所述纵缝端模(9)用于沿对应的所述侧边墙模板机构(7)转动,以在进行隧道侧边墙二衬浇筑时在每个所述侧边墙模板机构(7)、纵缝端模(9)、底板和对应的隧道侧边墙之间均形成侧边墙二衬(7)的浇筑空间;每个所述侧边墙模板机构(7)和纵缝端模(9)上均设置有浇筑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转送拱部预制管片(6)的顶升装置(2b),所述顶升装置(2b)的下方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轨道(2a),所述轨道(2a)纵向设置,用于管片安装设备(3)在其上移动;所述顶升装置(2b)包括安装在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上的顶升动力机构(2-g),所述顶升动力机构(2-g)的上部连接有横梁(2-e),并用于带动横梁(2-e)上下移动,所述横梁(2-e)的上方用于放置拱部预制管片(6);所述新型边墙衬砌模板台车(2)本体框架上、且位于顶升动力机构(2-g)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导向件(2-a),所述各导向件(2-a)自上而下贯穿开设有导向孔(2-d),所述横梁(2-e)的下方、且位于顶升动力机构(2-g)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立柱(2-d),所述两个立柱(2-d)的下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孔(2-d)内,所述横梁(2-e)上下移动时,立柱(2-d)在其对应导向孔(2-d)内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96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