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加强型轮毂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0045.8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7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百龙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9/02 | 分类号: | B60B9/02;B60B21/12 |
代理公司: | 河北鸿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47 | 代理人: | 张永霞;刘芸 |
地址: | 0553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加强型 轮毂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加强型轮毂。采用轮辋外侧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减震装置,在给气囊充气时,气囊产生的作用到支撑板,在扭簧的作用下不能使旋转盘转动,滑杆便不会伸出,顶壳不会对压簧产生压力,可以使压簧保持常态的结构,在轮胎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压迫支撑板使滑杆伸出,带动旋转盘转动将部分冲击力转化为扭簧弹力,此过程中会使顶壳对压簧产生压力;轮胎受到的部分冲击会转化为压簧的弹力,解决了传统汽车车轮会受到突然的或连续的冲击后,冲击力会改变轮辋的形状或者造成轮辐开裂,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加强型轮毂。
背景技术
车轮是固定轮胎内缘、支持轮胎并与轮胎共同承受负荷的刚性轮。也将组合在一起的轮胎、轮辋、轮辐及轮毂统称车轮。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数量直线上升,汽车行驶时,常因路况不好而使得汽车颠簸,使车内的人感觉不舒适,严重的颠簸甚至导致车祸。在汽车行驶到路况不好的地方,车轮会受到突然的或连续的冲击后,冲击力会改变轮辋的形状或者造成轮辐开裂,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减震加强型轮毂,采用轮辋外侧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减震装置,在给气囊充气时,气囊产生的作用到支撑板,在扭簧的作用下不能使旋转盘转动,滑杆便不会伸出,顶壳不会对压簧产生压力,可以使压簧保持常态的结构,在轮胎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压迫支撑板使滑杆伸出,带动旋转盘转动将部分冲击力转化为扭簧弹力,此过程中会使顶壳对压簧产生压力;轮胎受到的部分冲击会转化为压簧的弹力,解决了传统汽车车轮会受到突然的或连续的冲击后,冲击力会改变轮辋的形状或者造成轮辐开裂,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轮毂、轮胎、气囊、弹性胶圈、固定壳和减震装置;轮毂外侧设置有轮辐;轮辐外侧固定连接有轮辋;轮辋中部贯穿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多个固定壳设置在轮辋内侧中部;固定壳顶部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与轮辋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安装腔;轮胎设置在轮辋外侧;气囊设置在轮胎内部;轮辋外侧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减震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弹性胶圈设置在减震装置外侧;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板、顶壳、底座、压簧、扭簧和旋转盘;支撑板滑动安装在凹槽内部;支撑板与凹槽宽度相等;支撑板中部设置有连接杆;顶壳固定安装在连接杆底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顶壳中部设置有滑杆;滑杆滑动安装在限位孔内部;滑杆表面设置有螺旋槽;顶壳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台。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底座安装在顶壳下方;底座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台;压簧固定连接第二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盘转动连接在安装腔顶部;旋转盘内侧设置有螺旋筋;螺旋筋配合安装在螺旋槽内部;扭簧顶端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扭簧底部与固定壳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轮辋外侧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减震装置,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在给气囊充气时,气囊产生的作用到支撑板,在扭簧的作用下不能使旋转盘转动,滑杆便不会伸出,顶壳不会对压簧产生压力,可以使压簧保持常态的结构,在轮胎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压迫支撑板使滑杆伸出,带动旋转盘转动将部分冲击力转化为扭簧弹力,此过程中会使顶壳对压簧产生压力;轮胎受到的部分冲击会转化为压簧的弹力;2、扭簧顶端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扭簧底部与固定壳固定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轮胎收到冲击时,冲击力作用到支撑板上后,使滑杆伸出将冲击力传递给扭簧起到缓冲作用,还可以在充气时使压簧不受到气囊内部的压力;3、旋转盘内侧设置有螺旋筋,螺旋筋配合安装在螺旋槽内部,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通过滑杆通过旋转盘将力传递到扭簧;4、压簧固定连接第二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在轮胎手到冲击时,冲击力使压簧收缩,将部分冲击力吸收,达到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百龙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百龙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00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
- 下一篇:一种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智能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