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4805.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詹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纳弘熠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90 | 分类号: | H02J50/90;H02J50/4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能 发射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包括三个平面线圈,三个平面线圈中的任意两个平面线圈相交而呈三维结构设置。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全方位发射预设的初始磁场强度的电磁信号。检测电磁信号的磁场强度,当检测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放入引起电磁信号的磁场强度相对初始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获取无线电能接收装置相对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当前空间位置,将当前空间位置确定为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最终接收位置。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根据最终接收位置向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传输预设大小的电磁信号。本发明能够解决无线传输空间较小的问题,实现根据需要调节无线传输的距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又称无线电力传输或者非接触电能传输,是指通过特定的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中继能量(如电磁场能、激光、微波及机械波等)发射出去,再通过特定的接收器将中继能量转换为电能,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根据能量传输过程中中继能量形式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可分为:磁(场)耦合式、电(场)耦合式、电磁辐射式(如太阳辐射)、机械波耦合式(超声)。其中,磁耦合式是目前(21世纪初)研究最为火热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也就是将高频电源加载到发射线圈,使发射线圈在电源激励下产生高频磁场,接收线圈在此高频磁场作用下,产生耦合电流,以此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传统的电力传输方式大多是通过导线或插座将电力传输到终端产品。随着移动设备、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希望能摆脱传统电力传输方式的束缚,解除纷乱电源线带来的困扰。由此,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成为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技术,无线传电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不产生辐射,其安全性已经通过FCC、IEEE和CCC等标准认证,不仅不会产生危险,还避免了带电插拔、电源线短路等等可能的安全隐患。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无线供电方式将可以彻底解决房间布线凌乱、电器位置固定、插座破坏居室装修等等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观。更重要的是,无线供电节省了大量的线材,无论是橡胶、塑料抑或铜、锡等金属的消耗都将因此而大幅度减少,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低碳环保。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无线传电产品,尤其是低功率类产品,其有效传输距离非常受限,需要发射装置与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贴合到一起才能进行电能传输。当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一旦离开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超过3mm距离),电能就停止传输。该种传电模式,无法真正意义做到无线(与无线路由器或WIFI相比),只能称为非接触式电能传输(ContactlessPower Transfer)。与原来有线方式传输(传电范围为以插座为圆心,传输线为半径的球体)相比,目前无线传电产品(传电范围为无线传输发射装置一个点)反而丧失了很多原本具有的特点,而毫无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旨在改变现有无线传输空间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包括三个平面线圈,所述三个平面线圈中的任意两个平面线圈相交而呈三维结构设置,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全方位发射预设的初始磁场强度的电磁信号;
检测所述电磁信号的磁场强度,当检测到所述电磁信号的磁场强度相对初始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相对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当前空间位置,将所述当前空间位置确定为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的最终接收位置;
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根据所述最终接收位置向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传输预设大小的电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纳弘熠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纳弘熠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48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线圈一充二无线充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