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解耦膜、汽车右悬置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2359.6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6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牛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F16F9/34;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 解耦膜 汽车 盖板 边缘部 上壳体 下盖板 中间部 流道 本实用新型 流道组件 上液室 下液室 底座 怠速振动 片状结构 油液通道 撞击力 整车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耦膜、汽车右悬置和汽车,该解耦膜为片状结构,解耦膜具有中间部和边缘部,边缘部围设在中间部的周边,边缘部的表面高度高于中间部的表面高度。该汽车右悬置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连接的悬置底座、位于上壳体中的上液室、位于悬置底座中的下液室、位于上液室和下液室之间的流道组件,流道组件包括开设有油液通道的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该解耦膜位于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之间。该汽车包括该汽车右悬置和解耦膜。本实用新型能解决整车怠速振动的问题,并且能够缓解解耦膜与汽车右悬置中流道上盖板或流道下盖板的撞击力,提高汽车的悬置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耦膜、汽车右悬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汽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支撑动力总成的重量及确定动力总成的位置;隔离发动机传递至车身的振动;承受动力总成输出的扭矩及载荷,缓解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右悬置和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车右悬置主要包括液压悬置,该液压悬置包括上壳体(未在图中示出)、悬置底座60、位于上壳体中的上液室、位于悬置底座60中的下液室(上液室和下液室未在图中示出)、位于上液室和下液室之间的油液通道73,油液通道73中包括流道上盖板71、流道下盖板72以及位于流道上盖板71和流道下盖板72之间的解耦膜1,解耦膜1为厚度均一的平面片状结构,油液经由油液通道73或解耦膜和盖板间隙,在上液室和下液室之间流通,从而通过改变上液室体积刚度,达到改变汽车右悬置刚度的目的,缓解及隔离发动机引起的车身振动,保证车辆的稳定运行。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解耦膜与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怠速工况下,上液室内油液无法及时流向下液室,汽车右悬置的体积刚度过高,怠速点火频率处动刚度过大,使得悬置被动端-车身侧振动和隔振率均超标,影响汽车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NVH)性能。另外液压悬置中的油液在流通时带动解耦膜在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之间往复运动,平面片状结构的解耦片撞击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解耦膜与流道上盖板或流道下盖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噪音异响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耦膜、汽车右悬置和汽车,能解决整车怠速振动的问题,并且能够缓解解耦膜与汽车右悬置中流道上盖板或流道下盖板的撞击力,减弱噪音异响,提高汽车的悬置耐久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耦膜,位于汽车右悬置内的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之间,解耦膜为片状结构,解耦膜具有中间部和边缘部,边缘部围设在中间部的周边,边缘部的表面高度高于中间部的表面高度。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中间部朝向流道上盖板和/或朝向流道下盖板一侧的表面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凸起的表面高度高于边缘部的表面高度,凸起用于减缓解耦膜与流道上盖板或流道下盖板的撞击力。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解耦膜为长圆形的片状结构。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凸起有多个,多个凸起在中间部的表面沿解耦膜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解耦膜为橡胶膜片,凸起为橡胶凸起。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解耦膜与凸起一体成型。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凸起为点状凸起或锥状凸起。
在上述的解耦膜中,可选的是,中间部的厚度在2.3毫米至2.7毫米范围内,边缘部的厚度在3.6毫米至4.0毫米范围内,凸起的高度在0.6毫米至1.0毫米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2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