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3339.0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潘周宇;朱耀明;杜前明;张占业;王军成;周斌;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林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储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池 缺氧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曝气支管 本实用新型 曝气总管 填料支架 沉淀池 排放池 微生物 污水净化效果 污水 好氧环境 生长环境 依次相连 供氧量 进水管 有机物 连通 缺氧 净化 排放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排放池,延伸入缺氧池内的进水管,曝气总管,与曝气总管连通的第一曝气支管、第二曝气支管和第三曝气支管;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内均安装有填料支架,所述填料支架上安装有填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水依次流入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排放池中进行净化并排放,并控制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中具有不同的供氧量,形成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即缺氧、好氧环境,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提高了污水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污水处理逐渐受到重视。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方式可划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其中,生物处理逐步成为人们处理污水的首要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微生物膜为主,净化污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现有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由于供氧量固定,微生物种类单一,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较差,导致污水净化效果不理想。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水依次流入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排放池中进行净化并排放,并控制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中具有不同的供氧量,形成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即缺氧、好氧环境,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排放池,延伸入缺氧池内的进水管,曝气总管,与曝气总管连通的第一曝气支管、第二曝气支管和第三曝气支管;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底部均安装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安装有若干个曝气头,所述第一曝气支管与缺氧池内的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曝气支管与第一好氧池内的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三曝气支管与第二好氧池内的曝气管连通;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内均安装有填料支架,所述填料支架上安装有填料,所述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布水筒以及位于布水筒下方的呈倒锥形的沉淀空腔,所述布水筒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好氧池与进水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内壁上环布设有过水挡板,所述过水挡板呈锯齿状,所述沉淀池中的水漫过过水挡板流入排放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放池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排放池和第二排放池,还包括与曝气总管连通的第四曝气支管、第五曝气支管和第六曝气支管,所述第四曝气管延伸入沉淀池中,所述第五曝气管延伸入第一排放池中,所述第六曝气管延伸入第二排放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延伸入第一排放池中的第一水管、延伸入第二排放池中的第二水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放池连接有出水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支架包括上填料支架和下填料支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排放池均配备有人工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水依次流入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排放池中进行净化并排放,并控制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中具有不同的供氧量,形成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即缺氧、好氧环境,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提高了污水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林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林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3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型化粪池
- 下一篇:一种抗风浪浮筒式生物浮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