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4595.1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2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2D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饰板 支撑点 发动机盖 空气室 下板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盖外板 空腔结构 头部伤害 行人保护 前上方 腔结构 后沿 减小 支撑 车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空气室下板、通风饰板和发动机盖,通风饰板设置在空气室下板的上方且空气室下板具有支撑通风饰板的第一支撑点;发动机盖设置在通风饰板的上方且通风饰板具有支撑发动机盖的第二支撑点,第二支撑点位于第一支撑点的前上方,并且发动机盖内形成有空腔结构,空腔结构位于第二支撑点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有效减小行人头碰在发动机盖外板后沿处的头部伤害值,更好的提升车身行人保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进行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分析的过程中,在发动机盖外板后沿处,由于存在结构较硬的通风饰板结构,行人头部的伤害值均呈现较大值。所以在发动机盖外板后沿处,发动机盖外板、发动机盖内板和通风饰板合理的布置形式,即合理的通风饰板周边断面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有效减小行人头碰在发动机盖外板后沿处的头部伤害值,更好的提升车身行人保护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空气室下板;通风饰板,所述通风饰板设置在所述空气室下板的上方且所述空气室下板具有支撑所述通风饰板的第一支撑点;发动机盖,所述发动机盖设置在所述通风饰板的上方且所述通风饰板具有支撑所述发动机盖的第二支撑点,所述第二支撑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点的前上方,并且所述发动机盖内形成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点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在发动机盖内形成空腔结构,并分别在空气室下板和通风饰板上设置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以构成易于压溃的悬臂梁结构,从而在满足通风饰板的挡水及进气等功能作用,保证发动机盖的自身刚度性能的同时,减小行人头碰在发动机盖外板后沿处的头部伤害值,更好的提升车身行人保护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发动机盖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在所述发动机盖的后边缘处连接且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在靠近所述后边缘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空腔结构。
可选地,所述空腔结构为阶梯式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式空腔结构的截面最大处在所述第二支撑点的正上方且越向后截面越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空气室下板与所述通风饰板在所述第一支撑点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发动机盖与所述通风饰板在所述第二支撑点处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安装部和气囊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通风饰板在所述第二支撑点处的凸起固定,所述气囊部弹性止抵所述发动机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通风饰板包括:第一上板、连接板和第一下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板和所述第一下板之间,所述第一上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点,所述第一下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撑点。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下板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且不小于13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空腔结构内填充有纸质蜂窝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4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和具有该座椅的车辆
- 下一篇:五点式安全带锁扣及安全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