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和具有该座椅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6082.4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2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贾世鹏;张立玲;刘明卓;张楠;尹艳;马倩;要鑫;卫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气囊组件 气囊 气体发生装置 座垫 本实用新型 主动安全性 高速碰撞 生命安全 凹入 触发 下潜 充气 乘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和具有该座椅的车辆,所述座椅包括:座垫,所述座垫设有向下凹入至少一个凹槽;至少一组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所述气囊组件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气囊,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设置成在车辆受到碰撞时被触发以向所述气囊充气,且使所述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超出所述凹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座椅上的气囊组件可以防止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司乘人员身体发生下潜活动,从而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提高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和具有该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车辆高速撞击时,由于车辆速度急速降低,车内乘员的身体往往会发生向前滑动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安全带往往束缚在腰间,对腰部进行保护。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由于身体发生下潜活动,整体身体相对座椅发生下移,安全带的束缚位置变成了腹部,对乘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影响驾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座椅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座椅包括:座垫,所述座垫设有向下凹入的至少一个凹槽;
至少一组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所述气囊组件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气囊,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设置成在车辆受到碰撞时被触发以向所述气囊充气,且使所述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超出所述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装置被触发,从而产生气体,为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迅速膨胀,充气后的气囊至少有一部分超出凹槽,与司乘人员接触,使司乘人员得到缓冲,并且防止司乘人员发生下潜,从而达到保护司乘人员的目的,且该座椅安装使用方便、通用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还包括气囊开启机构,所述气囊开启机构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与所述座垫可活动地相连,所述气囊开启机构设置成在车辆受到碰撞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气囊开启机构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凹槽的敞开端敞开,所述气囊的至少一部分适于从所述敞开端向上超出所述凹槽,所述气囊开启机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气囊开启机构封闭所述凹槽的敞开端,所述气囊开启机构和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气囊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当车辆受到碰撞时,气囊开启机构位于打开位置,而平时气囊开启机构则位于关闭位置。当气囊开启机构位于关闭位置时,气囊被容纳在由凹槽的敞开端的气囊开启机构和凹槽构成的封闭空间。当气囊开启机构位于打开位置时,凹槽的敞开端敞开,气囊被充气膨胀,气囊因为膨胀,至少有一部分超出凹槽与司乘人员接触,从而防止司乘人员下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开启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板,每个所述门板均与所述座垫通过转轴可转动地相连。气囊开启机构通过门板绕转轴的转动实现开闭,结构简单,且只凭借气囊充气时的爆炸力推开门板,使气囊开启机构加工工艺简单,方便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还包括弹性件,其中每个所述门板均与所述凹槽的对应侧的槽壁通过所述弹性件相连,所述气囊开启机构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被拉伸或压缩。
当气囊开启机构需要从打开位置回复到到关闭位置时,门板在弹性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到气囊开启机构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以使更换后的气囊封闭在凹槽内,便于气囊开启机构的重复利用,且在气囊开启机构处于关闭的位置时,弹性件用来帮助气囊开启机构保持关闭的状态,使气囊封闭在凹槽内,防止气囊开启机构在轻微外力作用下误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6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