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式风机及TLP平台运输安装一体船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7840.4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5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河汇;张开华;陆梅兴;张成芹;张智伟;刘璐;时蓓玲;黄琛;黄超;鲁进亮;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浮式 船体 抱桩机构 定位装置 塔架 本实用新型 甲板 运输 安装过程 平台安装 夹持 首部 筒体 稳性 垂直 容纳 码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式风机及TLP平台运输安装一体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甲板上设有一塔架,所述塔架的高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垂直于塔架的抱桩机构,抱桩机构用于夹持浮式风机的筒体;所述船体的首部设有一U型开口,U型开口用于容纳TLP平台,U型开口上方位于船体的甲板上设有至少1个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将TLP平台固定在U型开口内。本实用新型浮式风机在码头前沿与TLP平台安装好后,一体船直接靠近浮式风机及TLP平台,完成起运和安装;一体船通过自身的抱桩机构和定位装置保证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有足够的稳性和系固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式风机运输安装一体船,特别涉及一种浮式风机及TLP平台运输安装一体船。
背景技术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目前海上风场风机广泛采用桩基础和重力式基础等固定式基础型式,一般适用于水深范围小于50m的浅海海域;而随着风电场的建设向更深海域的发展,浮式基础结构的风机具有巨大的开发优势。
TLP(张力腿)平台是浮式风机基础结构的一种型式,在码头前沿基地连同风机本体预拼装后,需要将风机连同基础平台结构运输至风场进行安装;平台的运输方式一般包括湿拖和干拖两种施工工艺;干拖方案需要大型运输驳船改造后进行绑扎加固,并且在装船、运输和现场安装过程中需要大型浮吊船和拖轮等船机设备配合。
湿拖的方案对于TLP平台一般是无法实现的,因为TLP平台一般都是系泊稳性,常规的TLP平台是无法自己保持浮态的,无法采用直接湿拖方案;国外有在每个桩柱上绑扎压重块,以达到降低重心高度,提高稳性,然后利用拖轮绑拖的案例;也有公司提出通过增加压载水舱,调整平台重心,提高稳性,便于直接拖航运输的目的。
干拖方案适用于近海海况条件较好、离岸距离较近的风场,对于深远海域存在海况条件复杂,安装时操作困难;此外,在运输驳船上装载浮式风机(包括风机基础结构),重心高,系固难度大;且在装船、运输和现场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大型的起吊设备及拖轮配合,这种方式辅助船舶多,过程复杂,效率较低。
湿拖方案不适用于不具备自存稳性条件的TLP平台基础结构,而经过改进的采用压重块拖轮绑拖和自身压载装置施工方案不适用大规模风机运输安装,且施工难度和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基地码头TLP平台与风机拼装后装船问题、解决风机及TLP平台从基地运输至深远海域风场过程中的稳性和系固的问题以及解决运输至风场后TLP平台和水下锚泊系统的安装问题的一种浮式风机及TLP平台运输安装一体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式风机及TLP平台运输安装一体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甲板上设有一塔架,所述塔架的高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垂直于塔架的抱桩机构,抱桩机构用于夹持浮式风机的筒体;所述船体的首部设有一U型开口,U型开口用于容纳TLP平台,U型开口上方位于船体的甲板上设有至少1个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将TLP平台固定在U型开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抱桩机构均包括四周90°方向布置的四个顶推油缸,四个顶推油缸两两交叉对称设置,后面两个顶推油缸固定在塔架上,前面两个顶推油缸分别通过顶推油缸伸缩油缸可收缩的安装在塔架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装置为三个,呈三角分布在船体的甲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装置为一液压绞盘,液压绞盘通过钢丝绳与TLP平台上自带的吊耳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U型开口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撞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撞装置由橡胶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抱桩机构还包括三个成三角分布的初定位装置,初定位装置用于塔筒进入抱桩机构时初步定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7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