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0381.5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5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冯政尧;冯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政尧 |
主分类号: | B63H5/08 | 分类号: | B63H5/08;B63H21/17;B63H25/44;B63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本体 船舶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 技术方案要点 底部连接 驱动组件 浮动件 海平面 水位线 减小 漂浮 航运 船舶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动力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船舶本体,所述船舶本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驱动船舶本体前进的驱动组件以及使船舶本体漂浮在海平面水位线上方的浮动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减小船舶在航运过程中所遇到水的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能航行或进行运输的交通工具,按照船舶推进器可分为螺旋桨船、喷水推进船、喷气推进船等等,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目前的螺旋桨船吨位小、排水量小,推进器包括设置在船泊尾部的电动机以及固接在电动机转轴上的螺旋桨,启动电机后,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桨转动,将水向后推动,从而驱动船体进行前进。
船舶在行进的过程中,船体与水面接触,部分船身在水面以下,增加了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水对船的阻力,减小了船舶的航运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动力系统,其优点是减小船舶在航运过程中所遇到水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船舶动力系统,包括船舶本体,所述船舶本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驱动船舶本体前进的驱动组件以及使船舶本体漂浮在海平面水位线上方的浮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船舶需要航行时,启动控制开关,使驱动组件推动船舶航行,浮动件的设置使航行中的船舶的底面始终保持在海平面以上,减小了在航行的过程中水对船舶的阻力,从而增加了船舶的航运速度。根据航行的需要,可以通过启动或关闭控制开关的数量,使驱动组件被开启或者关闭,从而对船舶的航行速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船舶本体底部固接有多排竖直的中空的梭形柱,浮动件通过所述梭形柱固定在船舶本体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梭形柱的设置,用于连接浮动件和驱动组件,同时增加了船舶的排水量,进而增大了船舶的浮力。在船舶行进的过程中,梭形柱呈梭形的设置,减小了水对船舶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梭形柱内部的电动机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机转轴上伸出所述梭形柱一端的始终处于水位线以下的螺旋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航行的需要,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数量,来使驱动组件被开启或者关闭,当启动电动机后,电动机带动与之固接的螺旋桨转动,从而推动船舶进行航行,在驱动船舶本体航行的过程中螺旋桨始终处于所在水域的水位线以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动件为内部中空的浮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浮筒的设置使船舶在前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船舶的底面在海平面以上,减小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水对船舶的阻力,从而增加了船舶的航运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筒的长度方向与船舶本体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并且为梭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浮筒的一端为梭形的设置,减小了浮筒在水下运动的过程中水对浮筒的阻力,进一步增加了船舶的航运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筒的形状为碟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碟形浮筒靠近船舶前进方向的一端与水的接触面积小,减小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水对船舶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航运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船舶本体的底部对称分布有多个辅助制动系统,包括设在船舶本体底部的可升降制动板以及用于驱动制动板升降的驱动件,所述制动板的长度方向与船舶本体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所述驱动件设在船舶本体内且一端穿过船舶本体底部并与制动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政尧,未经冯政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0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用智能水上移动平台
- 下一篇:船舶烟管排放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