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天窗试验的风载力施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8111.9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王虎;梁顺珍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窗 加载杆 固定部 安装框架 承重部 本实用新型 试验 施加机构 安装端 模拟风 滑动连接 加载装置 铰接运动 一端连接 地连接 可拆卸 力施加 滑动 铰接 受力 台架 施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天窗试验的风载力施加机构,包括台架,下部设有用于固定待测天窗的安装框架,对应安装框架的上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安装端;加载装置,包括加载杆、承重部和固定部,加载杆铰接于安装端上,加载杆的一端连接承重部,另一端沿加载杆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固定部,固定部的末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框架内的天窗上;承重部依次通过加载杆和固定部将力施加于天窗上形成模拟风载力,模拟风载力随加载杆的铰接运动以及固定部的滑动而变化。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天窗试验中目前风载力施加方式的缺点,解决了在试验时天窗打开后依然受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产品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天窗试验的风载力施加机构。
背景技术
天窗风载力是由于高速行车时,对天窗产生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约为200N,该作用力会在车顶形成内外压差,天窗的风载力性能不好将直接影响乘客的安全,为了保证天窗承载压力差的能力,须对天窗进行风载测试。在天窗风载测试过程中,常采用风载力施加机构来模拟风载力,目前的方式是将砝码直接通过一根钢丝绳连接到吸附在天窗玻璃的吸盘上,使用两个定滑轮来实现用砝码重力模拟风载力。例如公开号为CN2026489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天窗风载测试装置,以用于汽车天窗在高速行驶时是否能顺利开启、关闭及滑行性能等风载性能的测试。该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风载测试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机架,关键在于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用于固定待测天窗的天窗安装框,机架在天窗安装框的上方设有测试力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设有吸盘;所述控制单元设有用于与待测天窗电机连接的控制连线。该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风载测试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易于操作、便于维护、可靠性高、劳动强度低,可测试不同类型天窗的风载性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然而上述施加方式存在不能准确模拟实际情况的缺陷,因为该施加方式在天窗打开后依然会对天窗玻璃施加风载力,而事实上,天窗一旦打开就不会形成车顶内外压差,即不会产生风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天窗试验的风载力施加机构,以克服天窗试验中目前风载力施加方式的缺点,解决在试验时天窗打开后依然受力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天窗试验的风载力施加机构,包括:
台架,下部设有用于固定待测天窗的安装框架,对应所述安装框架的上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安装端;
加载装置,包括加载杆、承重部和固定部,所述加载杆铰接于所述安装端上,所述加载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重部,另一端沿所述加载杆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末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内的天窗上;
所述承重部依次通过所述加载杆和所述固定部将力施加于所述天窗上形成模拟风载力,所述模拟风载力随所述加载杆的铰接运动以及所述固定部的滑动而变化。
优选地:所述加载杆的铰接位置靠近所述承重部。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杆的铰接位置距设置所述承重部的端头以及距设置所述固定部的端头的长度比为1:3。
优选地:所述加载杆的铰接处设有轴承,所述加载杆通过所述轴承铰接在所述安装端上。
优选地:所述承重部为砝码。
优选地:所述加载杆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加载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以及与所述滑轨配套使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部柔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部通过钢丝绳柔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吸盘,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加载杆连接,所述吸盘吸附于所述安装框架内的天窗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为两个,两个所述吸盘相对地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8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