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6746.3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0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陈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3/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 进气口连接 压缩机系统 进气压力 压缩气缸 自动分配 小气缸 压缩比 天然气进气口 天然气 本实用新型 气缸出气口 压缩机设计 并联分布 规格统一 结构简化 气缸配置 减压 出气口 单作用 第一级 排气口 进气 耐压 旁通 串联 维护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呈并联分布,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在系统中形成第一级压缩气缸单元,系统还包括第三气缸,分别与上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形成串联,第三气缸在系统中形成第二级压缩气缸单元,天然气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出气口均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三气缸的出气口与天然气排气口连接。在全进气压力范围内,天然气流经所有气缸,进气无需减压,中间无需旁通,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采用W型压缩机设计,设置三列单作用的小气缸,小气缸耐压高,进气压力宽泛。三列气缸配置相同,规格统一,结构简化,通用性高,生产维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NG压缩机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CNG(即压缩天然气)子站是建在加气站周围没有天然气管线的地方,一般建设在城市内,以方便车辆加气,或者建设在没有燃气管道敷设的乡镇的工业区,供给天然气作为能源。母站利用压缩机将天然气加压储存,再由专用运输车将25Mpa压缩天然气运往子站,子站再给CNG汽车加气。对于工业区的子站,工艺流程简介:低压或者中压天然气通过压缩机,增压至20-25Mpa,将其压缩到特制的钢瓶或管束,放到带牵引机构的橇车上,运至子站,连接卸气柱经卸气系统进入CNG调压设备,通过减压橇将高压天然气减至用户所需的压力0.2-0.4Mpa后进入输送管网,供给用户使用天然气。
CNG子站拖车到达CNG加气子站后,通过卸气高压软管与卸气柱相连。启动卸气压缩机,CNG经卸气压缩机加压后,通过顺序控制盘进入高、中、低压储气井组,储气井组里的CNG可以通过加气机给CNG燃料汽车加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并联设置且充当第一级压缩气缸;第三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串联且充当第二级压缩气缸,三列气缸配置完全相同,通用性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呈并联分布,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在系统中形成第一级压缩气缸单元,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第三气缸,分别与上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形成串联,第三气缸在系统中形成第二级压缩气缸单元,天然气进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出气口均通过管路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三气缸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天然气排气口连接,天然气进气口与天然气排气口之间形成回收管路,所述回收管路处设有回收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在全进气压力范围内,天然气流经所有气缸,进气无需减压,中间也无需旁通,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采用W型压缩机设计,设置三列单作用的小气缸,小气缸耐压高,进气压力宽泛。三列气缸配置完全相同,规格统一,结构简化,通用性高,生产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分配压缩比的CNG子站压缩机系统,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所述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呈并联分布,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在系统中形成第一级压缩气缸单元,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第三气缸3,分别与上述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形成串联,第三气缸3在系统中形成第二级压缩气缸单元,天然气进气口A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的出气口均通过管路与第三气缸3的进气口连接,第三气缸3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天然气排气口B连接,天然气进气口A与天然气排气口B之间形成回收管路14,所述回收管路14处设有回收罐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6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