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热成像装置及红外热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0684.3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程卓;凌童;黄田野;袁泉;王勇;陈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H04N7/18;G01S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热成像装置 超声波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红外热成像系统 本实用新型 中央处理器连接 红外图像数据 移动通信终端 中央处理器 红外图像 实时观察 数据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热成像装置及红外热成像系统,该红外热成像装置具有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wifi通信模块以及中央处理器,红外传感器与超声波传感器安装时二者的数据采集方向相同,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及wifi通信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通信终端连接至红外热成像装置,从红外热成像装置获取红外图像数据后能够进行实时的红外图像显示,使用者能够远程进行实时观察,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数据采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红外热成像装置及红外热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夜间观察遇到的最大难点是光强不足及对比度差,在夜视技术没出现之前或技术不发达时,单凭人眼是很难在夜间观察目标及环境的。红外成像技术是一项前途广阔的高新技术,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2.0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外,波长为2.0—1000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量目标本身与背景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热红外线形成的红外图像。然而目前的红外成像装置一般都是通过自身的显示器将红外图像显示出来,或者是现将数据存储在自身的存储器中,事后将存储器内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对于前者,使用者需要一直为位于红外成像装置处才能观看到红外图像,后者则无法当时观察到图像,如此给红外成像装置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目前的红外成像装置一般都是通过自身的显示器将红外图像显示出来,使用者需要一直为位于红外成像装置处才能观看到红外图像,以及现将数据存储在自身的存储器中,事后将存储器内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使用者无法当时观察到图像的缺陷,提供一种红外热成像装置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红外热成像装置,所述红外热成像装置具有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中央处理器,红外传感器与超声波传感器安装时二者的数据采集方向相同,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及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成像装置中,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单片机STM32F103xC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成像装置中,所述红外传感器为MLX90621红外传感器阵列,MLX90621红外传感器阵列的SDA、ADL引脚分别连接至中央处理器以接受单片机STM32F103xC的控制,并将采集的信号传回至单片机STM32F103xC;MLX90621红外传感器阵列的VDD、VSS引脚分别正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VDD引脚通过电源滤波电容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成像装置中,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为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04,该超声波传感器包括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STC11,单片机STC11的P50引脚以及P67引脚分别连接至中央处理器,单片机STC11连接并控制超声波发射电路中的芯片MAX232,从而使得MAX232产生驱动信号,驱动发射单元发射红外探测信号出去,超声波接收电路的接收单元连接超声波接收电路的放大滤波电路后连接至单片机STC11。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成像装置中,所述放大滤波电路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通过放大芯片TL074实现,第二级通过三极管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成像装置中,所述单片机STC11通过接插件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成像装置中,还包括一显示装置,显示装置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06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视觉的AGV机器人
- 下一篇: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