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4738.1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8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犹镔;张晶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2 | 分类号: | B25J15/02;B65G47/9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夹持块 横部 夹持机构 驱动装置 竖部 本实用新型 镜像对称 依次连接 倾斜部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摇臂的上部相连,所述第一夹持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摇臂的底部;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的结构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结构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夹持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一竖部,所述第一竖部位于所述第一横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均呈L形,所述第一摇臂包括第二竖部和第二横部,所述第二横部与所述第一横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夹持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轻巧及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生产设备成为了现代工业的趋势。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其目标是“稳、准、快”。自动化生产设备作业时经常需要对物体进行搬运夹持,夹持机构的“稳、准、快”对自动化设备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夹持机构是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的夹持机构由于结构复杂,夹持机构安装空间受限时,则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类似于螃蟹夹状的夹持机构,尤其适用于空间比较局限的工装夹治具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夹持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摇臂的上部相连,所述第一夹持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摇臂的底部;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摇臂的上部相连,所述第二夹持块安装在所述第二摇臂的底部;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的结构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结构呈镜像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一竖部,所述第一竖部位于所述第一横部的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均呈L形,所述第一摇臂包括第二竖部和第二横部,所述第二横部与所述第一横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部的长度等于第二横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双作用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底部分别安装有红外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通过一固定板相连,所述固定板用于将夹持机构固定于外设工装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夹持机构可以用于空间比较局限的工装夹治具中,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带动两个夹持块实现夹持功能;该夹持机构结构简单、轻巧且紧凑,减少了工件设备整体占用的空间范围;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采用类似螃蟹钳状设计,夹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夹持机构的工作状态图。
标号说明:1、驱动装置;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固定板;5、第一摇臂;6、第二摇臂;7、第一夹持块;8、第二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4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工连接器机械手的夹持机构
- 下一篇:轴类零件自适应抓取高效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