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3463.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久政;赵军科;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P5/10 | 分类号: | F01P5/10;F01P5/02;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3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风扇 水泵 发动机支撑 软管 冷却管 汽车发动机 散热装置 水泵接口 出水口 固定架 进水口 发动机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冷却液 散热层 通风板 有效地 散热 排出 异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包括水泵固定架、水箱和冷却管,所述水泵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左侧设置有水泵接口,所述水泵接口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的下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内侧安装有冷却液,且水箱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发动机支撑座,且发动机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层,所述冷却管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风扇,且冷却管位于发动机支撑座的左侧,所述第一风扇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风扇,且第二风扇的左侧设置有通风板。该发动机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比较彻底,能将热量有效地排出,并且结构紧密不会发出异响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发动机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又叫发动机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强制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是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的换热装置,现在市面上的发动机散热装置排除热量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将热量排出,导致发动机运行的时候热量过高,缩短了发动机使用寿命,并且热量不能有效地排出汽车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冷散热,并且能够有效地排出在汽车外面的发动机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的发动机散热装置散热不够完全,热量不能有效地排出汽车外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包括水泵固定架、水箱和冷却管,所述水泵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左侧设置有水泵接口,所述水泵接口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的下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内侧安装有冷却液,且水箱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发动机支撑座,且发动机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层,所述冷却管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风扇,且冷却管位于发动机支撑座的左侧,所述第一风扇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风扇,且第二风扇的左侧设置有通风板。
优选的,所述水泵固定架将水泵完全包围,且水泵的中心线与水泵接口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管与水箱相互平行,且第一软管的体积小于水箱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上部与水箱的下部贴合,且水箱通过出水口与第二软管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支撑座的上部与散热层下部贴合,且发动机支撑座的体积大于散热层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关于通风板的中心对称,且第一风扇的结构与第二风扇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动机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比较彻底,能将热量有效地排出,并且结构紧密不会发出异响等特点,该装置设置有冷却管,能够有效的将发动机的热量转移到冷却液上,冷却液还可以防止寒冷季节停车时冻坏发动机气缸体,并且还设置有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能够将冷却液的热量通过流动的风排出汽车外,并且还设置有水箱与水泵,能够长期不间断的提供冷却液进入冷却管,使得发动机运行的时候能够不断地将热量转移排出,使得发动机温度不会过高,增加了发动机使用寿命,并且还设置有散热层,与发动机底部贴合,使得发动机底部热量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散发,全方位排出发动机热量,并且整个装置的结构十分紧密,使得散热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上时不会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发出异响,保证了用户在行驶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未经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3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发动机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电机组远置散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