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3554.8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1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杜轲;公晓颖;滕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郑永胜;耿超 |
地址: | 15008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结构 加载 反力 底座 主梁 试验加载装置 加载框架 水平设置 反力墙 加载器 立柱 竖向 有向 水平加载器 垂直连接 间隔设置 抗震性能 模拟地震 容纳空间 水平剪力 有效指导 种子结构 剪力墙 力偶 垂直 施加 容纳 | ||
1.一种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反力底座(1)、垂直于所述反力底座(1)设置的反力墙(4)和设置于反力底座(1)上的加载框架,所述加载框架包括多根垂直连接反力底座(1)且间隔设置的加载立柱和水平设置于所述加载立柱之间的加载主梁(11),所述反力底座(1)和加载主梁(11)之间形成有容纳子结构的容纳空间,所述子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反力底座(1)顶部相连;
所述反力墙(4)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施加水平剪力的水平加载器,所述加载主梁(11)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加载反向力偶的竖向左加载器(9)和竖向右加载器(21),所述竖向左加载器(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主梁(11)和所述子结构铰接,所述竖向右加载器(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主梁(11)和所述子结构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左加载器(9)和竖向右加载器(21)之间的所述加载主梁(11)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施加轴力的竖向中加载器(22),所述竖向中加载器(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主梁(11)和所述子结构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结构由上至下包括多层竖直设置的墙片(16),相邻墙片(16)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楼板(15)相连,所述水平加载器作用于所述楼板(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方的楼板(15)作用有所述水平加载器,位于最上方的楼板(15)下方的楼板(15)任选作用有所述水平加载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立柱为四根且分别为左前立柱(3)、左后立柱(20)、右前立柱(13)和右后立柱(19),所述左前立柱(3)和左后立柱(20)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左副梁(10)相连,所述右前立柱(13)和右后立柱(19)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右副梁(12)相连,所述加载主梁(11)与所述左副梁(10)和右副梁(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主梁(11)连接于所述左副梁(10)和右副梁(12)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结构的顶部通过上加载梁(14)与所述竖向左加载器(9)和竖向右加载器(21)相连,所述子结构的底部通过地梁(18)与所述反力底座(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15)和上加载梁(14)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结构外侧设置有应变片和/或应变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墙(4)为混凝土剪切墙,所述竖向左加载器(9)和竖向右加载器(21)为静态加载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35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