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3554.8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1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杜轲;公晓颖;滕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郑永胜;耿超 |
地址: | 15008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结构 加载 反力 底座 主梁 试验加载装置 加载框架 水平设置 反力墙 加载器 立柱 竖向 有向 水平加载器 垂直连接 间隔设置 抗震性能 模拟地震 容纳空间 水平剪力 有效指导 种子结构 剪力墙 力偶 垂直 施加 容纳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反力底座、垂直于所述反力底座设置的反力墙和设置于反力底座上的加载框架,所述加载框架包括多根垂直连接反力底座且间隔设置的加载立柱和水平设置于所述加载立柱之间的加载主梁,所述反力底座和加载主梁之间形成有容纳子结构的容纳空间;所述反力墙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施加水平剪力的水平加载器,所述加载主梁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加载反向力偶的竖向左加载器和竖向右加载器。本公开的装置能够更好地模拟地震中剪力墙的破坏情况,对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有效指导。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方法是目前研究结构或构件性能中应用最广泛的试验方法。它是通过静力加载设备,采用力控制或者位移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直至破坏的一种试验。主要目的是观察结构材料、结构构件、连接节点、子结构和整体在往复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根据对美国5年中地震工程实验研究的统计,发表在主要结构工程刊物上的试验研究中85-90%属于低周往复实验范畴。根据现在的试验技术情况来看,低周往复力试验主要采用千斤顶或电液伺服作动器进行加载,只能进行单向力加载,不能模拟子结构的压、弯、剪等多种受力性能。而且高层子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受力与框架柱有很大的不同,并无反弯点,现有试验方法难以模拟上述受力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本公开的装置能够更好地模拟地震中剪力墙的破坏情况,对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有效指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子结构试验加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反力底座、垂直于所述反力底座设置的反力墙和设置于反力底座上的加载框架,所述加载框架包括多根垂直连接反力底座且间隔设置的加载立柱和水平设置于所述加载立柱之间的加载主梁,所述反力底座和加载主梁之间形成有容纳子结构的容纳空间,所述子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反力底座顶部相连;所述反力墙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施加水平剪力的水平加载器,所述加载主梁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加载反向力偶的竖向左加载器和竖向右加载器,所述竖向左加载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主梁和所述子结构铰接,所述竖向右加载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主梁和所述子结构铰接。
可选的,所述竖向左加载器和竖向右加载器之间的所述加载主梁与所述子结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子结构施加轴力的竖向中加载器,所述竖向中加载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主梁和所述子结构铰接。
可选的,所述子结构由上至下包括多层竖直设置的墙片,相邻墙片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楼板相连,所述水平加载器作用于所述楼板上。
可选的,位于最上方的楼板作用有所述水平加载器,位于最上方的楼板下方的楼板任选作用有所述水平加载器。
可选的,所述加载立柱为四根且分别为左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前立柱和右后立柱,所述左前立柱和左后立柱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左副梁相连,所述右前立柱和右后立柱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右副梁相连,所述加载主梁与所述左副梁和右副梁相连。
可选的,所述加载主梁连接于所述左副梁和右副梁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子结构的顶部通过上加载梁与所述竖向左加载器和竖向右加载器相连,所述子结构的底部通过地梁与所述反力底座相连。
可选的,所述楼板和上加载梁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子结构外侧设置有应变片和/或应变花。
可选的,所述反力墙为混凝土剪切墙,所述竖向左加载器和竖向右加载器为静态加载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3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