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厢车变两厢车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6678.1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6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邓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幸权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厢车 三厢车 钢架 本实用新型 车身结构 车尾 乘坐空间 分离安装 后窗玻璃 后排座位 向后移动 移动机构 位变换 小型车 车顶 跑车 车身 后排 转化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厢车变两厢车的车身结构,包括与车顶钢架和车尾侧钢架分离安装的左右两C柱,后窗玻璃安装于两C柱且位于两C柱之间并随两C柱移动,车尾侧钢架和两C柱之间安装有使两C柱同步向后移动变换成两厢车和回位变换回三厢车的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了三厢车和两厢车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成两厢车时增加了后排乘坐空间,从而使车身较短的小型车或跑车可设置后排座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三厢车变两厢车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对于一些跑车或小型车而言,多采用三厢两门的车型设计,但由于其车身较短(一般4300mm以下),因此均采用单排两座的设计,其车顶钢架10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一般由A柱20、B柱30和C柱40支撑,A柱20支撑于车顶钢架10的前端,B柱30支撑于车顶钢架10位于车门位置处,C柱40则支撑于车顶钢架10的后端,A柱20、C柱40和车顶钢架10一般一体成型,A柱20和C柱40倾斜布置,B柱30一般竖直。对于一些跑车和小型车来说,由于车顶钢架10较短,B柱30、C柱40和车顶钢架10多连接于同一处。
如图2所示,该类车之所以无法采用前后双排座的设计,主要的原因在于C柱40和B柱30直接相连,导致后排乘坐高度不够,无法满足乘坐的要求。而对于两厢车来说,即使是车身长度在4000mm以下仍然可以制作前后两排。因此如果能够使一些跑车或三厢小型车的C柱40向后移动转变成两厢车的结构,那么即可满足后排乘坐的要求,可安装后排座。
目前三厢车转换成两厢车的车架结构,汽车厂家很少关注,但仍有涉及,比如专利文献CN201158417X公开了一种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通过变换,在C柱后增加一个D柱从而变换成旅行车,加大了目前四门车的内部空间,但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厢车变两厢车的车身结构,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了三厢车变换成两厢车的目的,转化成两厢车时增加了后排乘坐空间,从而使车身较短的小型车或跑车可设置后排座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厢车变两厢车的车身结构,包括与车顶钢架和车尾侧钢架分离安装的左右两C柱,后窗玻璃安装于两C柱且位于两C柱之间并随两C柱移动,车尾侧钢架和两C柱之间安装有使两C柱同步向后移动变换成两厢车和回位变换回三厢车的移动机构。
所述移动机构为两组曲柄机构,每组曲柄机构具有至少两个平行的曲柄,车尾侧钢架设置左右两容置槽,两组曲柄机构分别置于两容置槽内,两组曲柄机构的曲柄下端均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分别枢接于两容置槽内,两组曲柄机构的曲柄的上端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分别枢接于两C柱的下端,两组曲柄机构中至少一个曲柄由电机驱动转动。
所述移动机构为驱动电机带动齿轮在滑动螺杆上移动。
所述两C柱上端和车顶钢架之间安装有可折叠的遮阳布。
所述车顶钢架开设遮阳布的容置区,遮阳布收折时置于该容置区内。
所述C柱和B柱之间的三角玻璃和C柱固定安装;两C柱在转变呈两厢车时向后移动留出的区域为加宽区,车身位于加宽区的两侧安装有升降玻璃,升降玻璃在车辆呈两厢车时伸出,在车辆呈三厢车时缩回。
所述后窗玻璃的上端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两C柱上,车架的后备箱盖安装于车尾侧钢架的内侧面且位于两C柱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C柱与车顶钢架和车尾侧钢架分离,使得C柱可以前后移动,同时将后窗玻璃安装于两C柱,使C柱在移动时,后窗玻璃也随之移动。通过将C柱和后窗玻璃后移形成两厢车的结构,从而保证后排有足够的后排乘坐空间,使车身较短的小型车或跑车可设置后排座位。需变回三厢车时,将C柱和后窗玻璃回位即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幸权,未经邓幸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66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 下一篇:后柱中段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