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4801.2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8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龙;徐富强;吴代赦;况琴;吴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流量 人工湿地系统 自适应 人工湿地模块 污水处理技术 本实用新型 该人工湿地 污水 良性循环 人工湿地 湿地基质 湿地系统 实际工程 水力负荷 运行方式 自动切换 串并联 导水管 抵抗力 多模块 监测井 溶氧量 外动力 溢流墙 沟渠 布水 短流 溢流 碎石 水渠 应用 污水处理 水体 简易 湿地 堵塞 调控 投资 | ||
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应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布水沟渠(9)、溢流墙(8)、碎石渠(1)、人工湿地模块(5)、导水管(3)、导水渠(4)、监测井(10)。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模块的人工湿地子系统组合,可根据不同的水量条件,自动切换串并联模式以调控湿地的运行方式,并有效防止湿地基质的堵塞、污水的短流和漫流,增强湿地系统对水力负荷冲击的抵抗力;另外,在污水流量较大时,通过溢流方式增加污水和空气的接触机会,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促进水体中物质的良性循环。该人工湿地系统完整、稳定、简易、投资少、无需外动力,尤其适合应用到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是为污水处理而人为设计建造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它依靠湿地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生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来处理废水,由于人工湿地具有出水水质稳定、投资低、耗能低、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到造纸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养殖场废水、矿山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沟渠型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主要人工湿地类型,专门对雨水等面源污染进行收集处理,通过人工湿地的截留、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达到净化雨水或其他污水的目的,是小流域水质治理和保护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降水量随着季节的变化波动大,呈现春夏(夏秋)多雨,冬季少雨的趋势,因此一年中流入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量是具有较大波动的。污水水量较大时,流速随之增大,使污水在湿地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将会降低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流量更大时,污水从湿地土壤层上方漫流过系统,不仅得不到处理,甚至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而突发性的暴雨造成的水量突增,高冲击负荷容易加速湿地基质的挤压堵塞,导致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紊乱,直至完全崩溃。
另外,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要过程,而溶氧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保证充足的溶氧量是维持湿地系统运行性能的重要步骤。尤其在水流量较大的时候,空气自然补给氧气严重不足,容易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作用,削弱污水的净化效果,增加二次处理成本。曝气设备能很好地解决溶氧量问题,但耗费大量电力和维修成本。
因此,设计一种稳定、抗水流量冲击能力强、大水量时能给污水增加溶解氧的人工湿地系统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水量条件,自动切换污水在人工湿地模块之间的串联或并联的运行方式,使人工湿地系统具有高抗冲击负荷,具有能抵御突发性、长久性水量波动的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布水沟渠(9)、人工湿地模组、导水渠(4)、监测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分为两个人工湿地模组,布水沟渠(9)设置在两个人工湿地模组中间;每个人工湿地模组由多个人工湿地模块(5)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人工湿地模块(5)之间均设有隔水墙(6)和湿地连接口(2),人工湿地模块(5)与布水沟渠(9)之间设有溢流墙(8),且每个人工湿地模块(5)分首尾两端,两端均设有碎石渠(1),第一个人工湿地模块(5)首端的碎石渠(1)与布水沟渠(9)通过进水口(7)连通,其他人工湿地模块(5)通过湿地连接口(2)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的导水渠(4)设在人工湿地模块(5)尾端的碎石渠(1)后方,两者中间以隔水墙(6)隔开以导水管(3)连通;所述的监测井(10)布设在导水渠(4)水流末端,位于出水口(11)前。
所述的溢流墙(8)为不透水墙,其高度与导水管(3)齐平,顶端面向湿地系统方向呈一定曲面,延长了水流路径,增加了曝气时间。
所述的人工湿地模块(5)中间为基质层,从上往下依次为水生植物(51)、土壤层(52)、小砾石层(53)、大砾石层(54),底层为不透水的地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4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水乡环境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浮岛
- 下一篇:一种生态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