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连接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4249.3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7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B62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胡影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梁 车身连接梁 加强板 中通道 填充板 主板体 侧板 本实用新型 前围板 前后方向延伸 下部开口 有效解决 组件包括 组件加工 密封性 积液 腐蚀 封闭 配合 制造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连接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连接梁组件包括:连接梁;前围板,所述前围板设在所述连接梁上;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设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包括主板体和设在所述主板体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体配合限定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下部开口的通道;填充板,所述填充板设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上,所述填充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以封闭所述通道的下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能够提高连接梁的强度和刚度,提高连接梁处的密封性,有效解决积液的问题,防止腐蚀,提高连接梁处的NVH性能,且该组件加工制造简单,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连接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动车车身前围板下部的车身连接梁的强度和刚度,通常采用在前围板中通道增加加强板的方式,由于中通道布置原因,一般设计高度较高,导致中通道加强板过弯量大,存在成型困难的问题。目前,在生产制造中常采用顺直式梁结构,虽然采用顺直式梁可以解决中通道加强板的成型问题,但是存在积液风险且其防腐性能和NVH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连接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身连接梁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包括:
连接梁;
前围板,所述前围板设在所述连接梁上;
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设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包括主板体和设在所述主板体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体配合限定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下部开口的通道;
填充板,所述填充板设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上,所述填充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相连以封闭所述通道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截面形成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所述填充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下部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折弯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相对于所述填充板向两侧向下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板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部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填充板前后两侧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上设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板的后端与所述前围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板的前端设有向外折弯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连接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能够提高前围板下部连接梁的强度和刚度,提高车身连接梁处的密封性,有效解决现有连接梁存在积液的问题,防止腐蚀,提高连接梁处的NVH性能,且该组件加工制造简单,成本低,一致性好,适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连接梁组件的填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4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盖支撑板、发动机盖组件及汽车
- 下一篇:前轮护板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