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炉的动密封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2501.3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4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鼎盛炉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F16J15/06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王超;刘锦霞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转炉 动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 回转筒体 密封套筒 迷宫环 密封 非接触密封 高温度状态 连接紧固件 筒体外表面 安全事故 二次密封 固定法兰 进出料端 零件更换 密封领域 密封效果 密封元件 气体泄漏 外表面套 运转过程 密封罩 垫圈 磨损 检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炉的动密封连接装置,属于密封领域,包括回转筒体、密封套筒、迷宫环、固定法兰、垫圈、密封罩、以及连接紧固件;所述回转筒体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第四筒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回转炉的动密封连接装置,通过在第三筒体的外表面套设迷宫环,起到第一次密封的作用,同时采用非接触密封的方式,避免了密封元件的磨损;在第二筒体外表面套设密封套筒,起到了二次密封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回转炉进出料端运转过程中在高温度状态下保持密封,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因气体泄漏而产生安全事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便于设备的检修和零件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回转炉的动密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在还原炉使用过程中常会充入氨气或氢气,以保证炉内的还原性气氛。如果密封不好,氨气发生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氢气泄漏则可能发生爆炸。并且如果有空气进入炉内,则会破坏炉内的还原气氛,造成产品报废。
然而,传统的回转炉密封装置均是采用石墨环锥面密封结构,为接触式密封。密封环会因为磨损而经常需要更换,同时结构复杂不利于设备的检修和零件更换。
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密封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回转炉的动密封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在第三筒体的外表面套设迷宫环,起到第一次密封的作用,同时采用非接触密封的方式,避免了密封元件的磨损;在第二筒体外表面套设密封套筒,起到了二次密封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回转炉进出料端运转过程中在高温度状态下保持密封,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因气体泄漏而产生安全事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便于设备的检修和零件更换。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炉的动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回转筒体、密封套筒、迷宫环、固定法兰、垫圈、密封罩、以及连接紧固件;
所述回转筒体包括第一筒体、与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筒体、与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三筒体、与远离所述第三筒体的端面固定连接的第四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的底边、所述第二筒体的底边、所述第三筒体的底边、以及所述第四筒体的底边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密封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密封套筒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抵接;
所述迷宫环套设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迷宫环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抵接;
所述固定法兰套设于所述第四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固定法兰的左端面与第三筒体的端面抵接;
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第四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垫圈的左端面与所述密封套筒的右端面抵接;
所述密封罩套设于所述第四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密封罩的左端面与所述垫圈的右端面以及所述固定法兰的右侧面抵接;
所述连接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密封罩、以及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套筒中。
可选地,所述迷宫环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布凹槽。
可选地,所述密封套筒的上方开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套筒的导孔;
所述导孔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孔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塞。
可选地,所述迷宫环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筒体外表面间隙配合;
所述迷宫环的另一侧与所述密封套筒内表面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密封套筒、迷宫环、以及回转筒体间的缝隙填充有耐高温润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鼎盛炉业有限公司,未经赣州鼎盛炉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2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