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和电池的液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1419.7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舒业;张放南;叶帅;杨振宇;张国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H01M10/42;H01M10/613;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装置 液体泄漏 电解质层 液冷系统 负极层 正极层 电池 液体冷却介质 本实用新型 检测灵敏度 原电池原理 车辆检测 电平信号 方便检测 外部检测 准确检测 自动产生 检测液 冷系统 有效地 检测 夹设 泄漏 电路 激活 | ||
一种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和电池的液冷系统,所述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正极层和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均设有用于与外部检测电路相连的引线;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夹设于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所述电解质层在遇液体冷却介质时激活。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泄漏检测装置,通过原电池原理实现了液冷系统的快速准确检测,能够有效地检测液冷系统的微小泄漏,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能够自动产生电平信号,方便检测单元对信号的检测,满足现有车辆检测需求且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和设有该液体泄漏检测装置的电池的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动力电池的使用需求越来越高,为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开始为动力电池配备水冷系统,但水冷系统存在泄漏的风险,需要给水冷系统配备泄漏检测装置。相关技术中,一些通过在储液罐中增加液位传感器来进行检测液体是否泄漏,但液位传感器检测精度低,不能准确地检测细微泄漏,检测周期较长;还有一些利用对液体敏感的材料进行检测,但需要外加电源供电才能够检测,电路较为复杂,同时,此种方法受温度影响较大,误报几率较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液体泄漏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正极层和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均设有用于与外部检测电路相连的引线;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夹设于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所述电解质层在遇液体冷却介质时激活。
进一步地,还包括:透水防护层,所述正极层背离所述负极层的一面和所述负极层背离所述正极层的一面均覆盖有所述透水防护层,所述透水防护层设置为可透过水。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防护层具有多个渗透孔。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渗透孔分布为点阵型。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金属网。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层包括碳粉,所述负极层包括二氧化锰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质层为纸质电解质层、无纺布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泄漏检测装置为膜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泄漏检测装置,通过原电池原理实现了液冷系统的快速准确检测,能够有效地检测液冷系统的微小泄漏,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能够自动产生电平信号,方便检测单元对信号的检测,满足现有车辆检测需求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池的液冷系统,包括:供液体冷却介质流动的管路;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液体泄漏检测装置,所述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包覆在所述管路的外壁;外部检测电路,所述正极层的引线和所述负极层的引线均与所述外部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外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平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电池,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的管路用于给所述电池散热。
所述电池的液冷系统与上述的液体泄露检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1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