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5192.X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5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辽;陈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横 立管 线束 转向系统 环形套筒 走线通道 出线孔 隔板 进线孔 本实用新型 开口相对 进线口 内走线 转向把 外露 分隔 两组 外周 对称 摩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把横和安装于所述把横之下的旋转立管,所述把横为两组,两所述把横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旋转立管的两侧;其中,所述旋转立管的外周套设有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环形套筒与所述旋转立管之间的空间通过所述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走线通道;所述把横上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线束自所述进线孔进入所述把横并通过所述出线孔引出所述把横后进入任一所述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的进线口与所述把横的出线孔相连通,且开口相对设置。该转向系统实现了线束在转向把组中的内走线,避免了线束外露,从而避免了线束与旋转立管发生摩擦,有效保护了线束免受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转向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骑行车辆(如自行车或电助力车等)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工具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共享单车作为一种骑行设备在城市中解决了通勤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方便环保,近年来备受推崇。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把组、将把组可转动地安装于立管的碗组、用于安装车轮的前叉,以及用于制动的闸把等部件。制动系统的闸线的控制端安装在闸把内,并通过闸把控制,闸线需要自闸把引出后经过走线引入车轮的刹车盘处。目前由于转向系统结构限制,导致闸线外露,裸露的闸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人为或车架对闸线摩擦原因发生损伤,并且闸线使用时会与把组的旋转立管发生频繁的摩擦,导致闸线发生严重的耗损。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以期实现线束在转向把组中的内走线,避免线束外露,从而避免线束与旋转立管发生摩擦,有效保护线束免受破坏,延长线束使用寿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以期实现线束在转向把组中的内走线,避免线束外露,从而避免线束与旋转立管发生摩擦,有效保护线束免受破坏,延长线束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该转向系统的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把横和安装于所述把横之下的旋转立管,所述旋转立管的外周套设有环形套筒,线束自所述把横穿出后,从所述环形套筒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走线。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套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环形套筒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通过所述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走线通道。
所述把横上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线束自所述进线孔进入所述把横并通过所述出线孔引出所述把横后进入任一所述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的进线口与所述把横的出线孔相连通,且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走线通道内安装有线卡,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线卡固定于所述走线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套筒的内筒外壁和/或所述旋转立管的外筒内壁上粘接有聚氨酯防磨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把横上的防护槽,所述闸把嵌入所述防护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槽为U型槽或V型槽。
进一步地,两所述把横之间焊接有加强桥管。
进一步地,所述把横为两组,两所述把横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旋转立管的两侧,两侧把横的闸把内引出的线束一一对应地穿过两所述走线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向系统,所述车辆具体为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或电助力自行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5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应性强的减震折叠自行车
- 下一篇:把立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