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起吊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0220944.3 申请日: 2018-02-07
公开(公告)号: CN208218190U 公开(公告)日: 2018-12-11
发明(设计)人: 苗淑宁;马云峰;卢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千缘汽车车身模具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6C1/18 分类号: B66C1/18;B66C1/22
代理公司: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代理人: 洪敏;谢绪宁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吊装棒 限位件 吊耳 滑槽 模具起吊结构 吊装带 穿设 本实用新型 松紧 吊装作业 滑动配合 模具领域 封闭端 开口端 相分离 脱离 外拉 轴向 模具 成型 转动 取出 延伸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模具起吊结构,涉及模具领域,包括有成型于模具上的一对吊耳以及水平穿设于两吊耳之间的吊装棒;吊耳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脱离吊耳的第一限位件,且吊装棒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的第二限位件;吊装棒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滑槽从吊装棒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的另一端,且滑槽靠近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开口端,滑槽远离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封闭端。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吊装棒,以使滑槽与第一限位件相对接并向外拉出吊装棒,使用者即可将吊装带取出并对吊装带的穿设方式以及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且吊装棒不与吊耳相分离,从而达到简化调节作业,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模具起吊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指在工业生产中,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形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冲裁、模锻、冷锻、挤压和注塑等成型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以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一般包括有动模和定模(或凹模和凸模)两部分,当两者合拢时,坯料注入模具型腔中成型;当两者分开时,取出制件。

在对大型加工件进行成型作业时,所用到的模具的动模和定模体积较大,重量较沉,因此在搬运动模和定模时,使用者需要进行吊装作业。动模和定模上均设置有吊装棒,起吊设备再通过吊装带、吊装环与吊装棒相连接,从而实现对模具的吊装作业。

在实际吊装作业中,操作人员需要对吊装带的穿设位置和松紧程度等进行反复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模具吊装作业平稳性的目的。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拆卸和安装吊装棒,操作繁琐,降低吊装作业效率,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盖外板支撑板模具,通过设置与吊耳滑移配合的吊装棒,且在吊装棒向外滑动但不与吊耳分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调整作业,从而实现简化吊装调节操作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模具起吊结构,包括有竖直成型于模具上的一对吊耳以及水平穿设于两吊耳之间的吊装棒,两所述吊耳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置有保护套环,且所述吊装棒与保护套环转动配合;所述吊耳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吊装棒脱离吊耳的第一限位件,且所述吊装棒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反向脱离吊耳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吊装棒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与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所述滑槽从吊装棒的一端延伸开设至吊装棒的另一端,且所述滑槽靠近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滑槽远离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为封闭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先将吊装棒插入两贯穿孔内,再安装第一限位件,此时第一限位件与吊装棒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的端面相抵接,以达到限制吊装棒从一侧脱离贯穿孔的目的;同时,第二限位件与吊耳的端面相抵接,以达到限制吊装棒从另一侧脱离贯穿孔的目的,即完成对吊装棒的锁定作业。当需要对吊装带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吊装棒,以使滑槽与第一限位件相对接;使用者向外拉出吊装棒,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吊装带取出并对吊装带的穿设方式以及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且吊装棒不与吊耳相分离,从而达到简化调节作业,提高吊装作业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套环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延伸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套环的限位槽与贯穿孔内壁上的限位块卡接配合,从而达到固定保护套环的目的,且固定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同轴开设于保护套环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槽为环型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同轴设置于贯穿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为环型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块设置为环型限位块,且限位槽设置为环型限位槽,有利于提高限位槽与限位块卡接配合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提高保护套环与贯穿孔固定的牢固程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千缘汽车车身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千缘汽车车身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0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