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8400.7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9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超;雷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地址: | 31003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矿井安全监控 多传感器 发生危险 智能 井下人员定位 人员定位系统 数据采集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 定位精确 数据融合 系统集合 主控模块 上位机 预测 搜救 测量 撤离 救助 应用 帮助 管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其中包括主控模块、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个无线通信模块、井下人员定位模块、上位机。采用该种结构的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实现对井下发生危险可能性的预测;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管理,当发生危险时,精确定位井下人员,引导井下人员进行紧急撤离和帮助搜救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救助,该系统集合了先进的电子、信息、控制、测量等技术于一身,具有预测准确、定位精确、成本低等的特点,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监控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安全监控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其在能源工业上的支柱地位将长期存在。然而,目前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却很差,其中之一便是有害气体的危害性,包括瓦斯、SO2等。瓦斯(CH4)是煤矿井下危害最大的气体,它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并大量贮存于煤层之中的气体,无色、无味,有易燃、易爆等特点。瓦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瓦斯浓度过高,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表现为缺氧,呼吸困难,窒息等;第二、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和高温火焰,往往导致群死群伤,而且扬起的煤尘又会参与爆炸,摧毁巷道,毁坏设备,甚至毁灭整个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第三、大量的瓦斯排入大气,污染大气环境。
我国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80年代初,从波兰、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测系统。在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先后由重庆煤科院、辽宁抚顺煤科院等国内知名煤矿科学研究所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KJ95、KJ101等煤矿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在我国煤矿己有大量使用,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仪表的传输数据是模拟方式,将气体浓度转化为脉冲量,易受矿井下强电磁设备干扰,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易出现误报警等现象。
世界各国均有煤矿瓦斯气体监测的系统,如波兰的DAN6400、法国的TF200、德国的MINOS和英国的Senturion-200等,其中全矿井综合监测控制系统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公司生产的MSN系统,德国BEBRO公司的PROMOS系统。但是这两种系统只是基于井下监测,并无数据上传,不能实现智能化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对井下环境信号和人员位置信号进行实时采样并远程传输至上位机显示,以此获得矿井下真实有效的信息,实时监控,为矿井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的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具有如下构成:
该智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个无线通信模块、井下人员定位模块、上位机,其中:
所述的数个无线通信模块组成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安置于矿井内部,负责对井内环境参数进行采集,所述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井内环境参数信号通过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的主控模块,所述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准确及时的判断出矿井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为维护人员进行及时补救和为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疏散提供宝贵时间
所述的井下人员定位模块将采集到的井下人员定位信号通过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的主控模块,
所述的主控模块是调度控制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测量,控制,通信,管理,其通过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的井下人员定位模块发送的定位信号以及所述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井内环境参数信号,并将处理后的定位信号和井内环境参数信号通过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的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8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巷道用耐变形密闭墙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转子系统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