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发电的降噪耳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1367.3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翔;李伊凡;匡育文;张琳;赵欣怡;宫智超;汪金刚;李金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1/14 | 分类号: | A61F11/14;H02K35/02;H02J7/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罩壳体 降噪耳罩 佩戴 充电管理电路 电源管理装置 噪声发电装置 主动降噪装置 蓄电池 噪声传感器 主动降噪 自发电 耳罩 降噪 噪声 申请 扬声器 蓄电池连接 扬声器安装 发电 电路连接 更换电池 节能环保 控制部位 续航能力 野外环境 耳罩壳 体内部 供能 电路 | ||
1.一种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噪声发电装置、电源管理装置、降噪开关及主动降噪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管理装置包括充电管理电路及蓄电池,所述噪声发电装置通过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噪声发电装置安装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外侧,所述电源管理装置安装在耳罩壳体内部;
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降噪开关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连接,所述降噪开关的控制部位安装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外侧;
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电路及分别与所述主动降噪电路连接的第一噪声传感器及扬声器,所述第一噪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降噪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动降噪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噪声传感器安装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外侧,所述扬声器安装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二噪声传感器及音频叠加器,所述第二噪声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噪声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音频叠加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二噪声传感器安装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内侧,所述音频叠加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降噪电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发电装置包括相连的噪声收集单元及噪声发电单元,其中:
所述噪声收集单元为亥姆霍兹共鸣器;
所述噪声发电单元为电磁式动铁型振动能量采集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发电装置包括微穿孔硅片、导电支架、敏感压电薄膜、引出电极、薄膜支撑体,其中:
微穿孔硅片和薄膜支撑体分别封闭式固接于筒状导电支架两端,共同围成一封闭空间,形成共振腔;微穿孔硅片上设有多个均布的通孔,微穿孔硅片固置于导电支架的上方,朝向声波入射的方向;薄膜支撑体固置于导电支架的下方,处于共振腔的底部;
多个敏感压电薄膜固接于薄膜支撑体内侧面,排成阵列;多个敏感压电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引出电极电连接,多个引出电极分别与外电路电连接,将电荷传导出去;
微穿孔硅片、导电支架、敏感压电薄膜与薄膜支撑体共同围成的封闭空间,使之成为微穿孔硅片的共振吸声结构;敏感压电薄膜、引出电极与薄膜支撑体构成薄膜式振动能量收集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噪声监测单元,所述噪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声控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声控开关设置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外侧,所述主动降噪装置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所述第一声控开关及所述降噪开关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监测单元还包括警示装置及第二声控开关,所述第二声控开关及所述警示装置均安装在耳罩壳体背向佩戴者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发电的降噪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蜂鸣器和/或警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13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盲人用红绿灯感应眼镜
- 下一篇:适用于大面积创伤的充气式急救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