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9536.9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3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织田将成;高桥宏文;牧野茂树;佐藤航;西森独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电池罐 电池包 侧面 本实用新型 蓄电池 侧面连接 多个电池 收纳 相对面 减小 壳体 温差 地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可以减小电池组间的温差。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电池包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组,其将具有电池罐侧面以及与电池罐侧面连接的电池罐底面的蓄电池以使多个电池罐侧面相对的方式进行层叠;第二电池组,其将具有电池罐侧面以及与电池罐侧面连接的电池罐底面的蓄电池以使多个电池罐侧面相对的方式进行层叠;以及壳体,其收纳第一电池组以及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的相对面彼此互相直接或间接地热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环境规制为背景对车载用二次电池的要求正在提高。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与铅电池、镍氢电池等相比其放电电位较高,而且能够实现小型化、高能量密度化,因此被视为有前景的。面向正式应用,则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要求的点例如例举有更进一步的高能量密度化、高输出密度化、长寿命化等。为了使电池高输出化,随着高电位化,例如使大电流从电池中输入和输出为有效的。但是使大电流从电池中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电池的内部电阻引起的发热在电池内部中产生。所产生的热无法从电池中充分去除的情况下,电池温度会上升。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内部电阻等电池特性的劣化倾向根据电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特别是电池温度越高,则往往电池特性越会降低。在此,需要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的技术开发。
在多个锂离子单体电池(以下称为单体电池)被组合并作为电池组使用的情况下(例如,作为电池模块、电池包来使用的情况),希望减小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间的温差。这是因为在单体电池间的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在单体电池间容易产生劣化的差异。电池组的特性具有受限于电池组所包含的单体电池之中最劣化的电池的特性的倾向,因此需要设计避免特定的电池劣化的结构的电池组。
因此,在组合多个单体电池而形成的电池组中,开发了减小单体电池间的温差的技术。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蓄电池:收容单体电池的电池槽形成为由宽度窄的短侧面和宽度宽的长侧面组成的长方体,使该电池槽的所述短侧面间邻接地连接多个单体电池,从而形成所需电力容量的组合电池。
在另一方面,在使大电流从电池中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与电池连接的电缆的横截面积。作为用于电缆的构件,使用以铜为代表的金属,但由于金属通常热传导率较高,因此其散热性能较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6418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各单体电池的电池槽的长侧面上形成多条肋。然后,通过使空气等在该肋之间强制流通来进行单体电池的冷却。在这种结构中,在冷却效率降低的情况下(例如,强制流通的空气的流量较小的情况;输入输出电流较大,单体电池的发热量较大的情况),构成的电池组内的电池温度产生分布,特别是配置在电池组的长侧面的中心附近的单体电池的电池温度较高,存在劣化发展的可能。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电池组间的温差小的电池包。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组,其使多个电池罐侧面相对地层叠具有电池罐侧面以及与电池罐侧面连接的电池罐底面的蓄电池;第二电池组,其使多个电池罐侧面相对地层叠具有电池罐侧面以及与电池罐侧面连接的电池罐底面的蓄电池;以及壳体,其收纳第一电池组以及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的相对面彼此相互直接或间接地热连接。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减小电池组间的温差的电池包。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电池组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9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