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2008.4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6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曹;冯志威;巴平;吴剑;杨建萍;吴树华;朱卫委;胡俊;刘洋;曹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5/06 | 分类号: | B60S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刑江峰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举升 车辆引导 新能源汽车 托举 电池快换机器人 单元设置 电池 本实用新型 精度误差 重复定位 电池包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以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换电池时重复定位精度误差大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车辆引导单元、车辆举升单元、电池托举单元;车辆引导单元用于对车辆进行引导并实现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整,车辆举升单元设置于车辆引导单元的前端,通过车辆引导单元将车辆带动至车辆举升单元上方,车辆举升单元用于将车辆举升,所述电池托举单元设置于车辆举升单元内并用于对电池包进行托举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换电池技术通常采用的是让驾驶员开上特定的平台,用气缸挤压汽车的四个轮胎达到汽车左右定位(严重影响车辆正常使用寿命),在汽车前轮底设置一个U型槽机构让驾驶员行驶达到该机构以后掉入该机构后达到车轮的前后定位效果,此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必须保证每一辆汽车的四个轮胎胎压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汽车底盘与电池包相对水平不一致,导致在更换电池包时电池包锁紧机构不能顺利插入电池包与汽车底盘,达到电池包与底盘的贴合。如若强行进行装配,长期往复对汽车底盘电池包安装孔以及电池包本身带来极大伤害。但现实中无法保证汽车长期运作后依然每个汽车胎压一致,所以导致重复定位误差较大,给装配电池带来问题。另外,针对汽车四轮的结构特性,如若利用汽车车轮进行定位,在汽车顶升过程中无法保证车辆转向机构,四轮摆臂与电池包定位系统的累计误差(轮毂;摆臂;转向机构;全都都是独立结构,项目衔接有安装间隙),最终导致安装失败。
综上,目前新能源汽车换电池的缺陷是;重复定位精度不够,累计误差无法计算,无法保证车辆底盘与新电池包保持相对平行状态导致电池包无法准确安装,装配不牢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以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换电池时重复定位精度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它包括车辆引导单元、车辆举升单元、电池托举单元;车辆引导单元用于对车辆进行引导并实现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整,车辆举升单元设置于车辆引导单元的前端,通过车辆引导单元将车辆带动至车辆举升单元上方,车辆举升单元用于将车辆举升,所述电池托举单元设置于车辆举升单元内并用于对电池包进行托举支撑。
优选的,所述车辆引导单元包括一架体,架体上设有用于支撑车轮的支撑梁,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驱动轮,位于同一端上的两个驱动轮左右设置并通过连轴连接;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架体左右两侧的皮带或链条,位于架体左侧或右侧的皮带或链条设置于架体左侧或右侧两端的两个驱动轮上,两个皮带或链条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并环绕皮带或链条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通过皮带或链条的转动可循环转动,当横杆被带到至架体上侧时,横杆位于架体上方;其中一个所述驱动轮与动力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左右两侧的架体上分别设有若干组前后依次连接的位置纠正机构,所述位置纠正机构包括若干个分别设置于支撑梁左右两侧的第一转杆,若干个第一转杆转动连接于架体上,且支撑梁和左右两侧的若干个第一转杆构成弧形。
优选的,位于架体的前端设有一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上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第二转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的侧部设有位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架体的尾端设有车轮引导机构,所述车轮引导机构包括两个引导杆,两个引导杆呈喇叭状设置,且两个引导杆之间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轴向与车轮的前进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车轮引导机构的侧部设有车辆纠正辅助机构,所述车辆纠正辅助机构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的轴向与车轮的前进方向的平行,且当车辆的左前轮行驶至两个引导杆之间的第三转杆上时,此时,车辆的右前轮位于第四转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2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