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及其车门铰链安装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7063.0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0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平;李斌;王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5/02 | 分类号: | E05D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安装 车门铰链 梯形斜面 翻边 本实用新型 开口盒状 安装板 车身 焊点 铰链安装孔 铰链安装面 车身侧围 开口方向 贴合焊接 有效分散 支撑铰链 逐渐扩大 承载力 变形量 加强件 轻量化 传导 翻折 减小 整车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其铰链安装面上设有铰链安装孔以及用于与车身侧围加强件贴合焊接的焊点,铰链安装面的四周设有用于支撑铰链安装面的并且均向铰链安装面的同一侧翻折的四个梯形斜面翻边,四个梯形斜面翻边与铰链安装面共同围成一个开口盒状结构,并且开口盒状结构在沿盒底至开口方向的截面逐渐扩大。由于四个梯形斜面翻边能够有效分散铰链安装面上传导的承载力,承受更高的强度,因此,可使铰链安装面的变形量减小,进而提升铰链安装点的刚度。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车身轻量化设计,铰链安装点刚度等性能得到了提升,并且没有增加车身的成本,提高了整车效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门铰链安装板。
背景技术
原车门铰链安装板采用一般零件加强板结构,料厚为1.6mm,重量0.425kg,结构简单,无法满足车门铰链安装点的刚度要求,车门下铰链安装点的刚度值要求达到:3000N/mm,采用普通铰链安装螺母板结构的车门下铰链的安装点的刚度值只有:2564.1N/mm,无法满足汽车车门性能的要求。采用普通的增加零件材料厚度,或者增加新的零部件加强件的方法,影响车身轻量化减重目标的实现,造成整车重量大,油耗高,无法满足国家法规排放的要求。汽车厂平均每辆汽车百公里油耗不高于5.9升。为了实现整车百公里油耗的要求,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则更为重要,需白车身减重18kg/台,为实现车身的减重目标要求,需要在不增加车身重量的情况下,实现车门安装点结构刚度的提升,达到设计目标。
新设计有以下要求:1、重量在原件基础上基本维持不变;2、零部件成本不增加;3、车门在车体上的铰链安装点的刚度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铰链安装点刚度性能目标的车门铰链安装板,提升安装点模态刚度性能,同时,保证整车成本和车身重量不增加,满足与周边搭接零部件配合要求,满足整车碰撞法规要求,车身的弯扭刚度目标不下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包括铰链安装面,所述铰链安装面上设有铰链安装孔以及用于与车身侧围加强件贴合焊接的焊点,所述铰链安装面的四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铰链安装面的并且均向所述铰链安装面的同一侧翻折的四个梯形斜面翻边,四个所述梯形斜面翻边与所述铰链安装面共同围成一个开口盒状结构,并且所述开口盒状结构在沿盒底至开口方向的截面逐渐扩大。
优选地,在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中,所述梯形斜面翻边与所述铰链安装面的夹角为40°~50°。
优选地,在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中,所述梯形斜面翻边与所述铰链安装面的夹角为45°。
优选地,在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中,所述梯形斜面翻边的边缘设有二次翻边。
优选地,在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中,位于所述铰链安装面的左右两侧的所述二次翻边的边缘设有侧翻边加强筋,所述侧翻边加强筋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身侧围加强件焊接的焊点特征面。
优选地,在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中,所述焊点特征面上还设有刚度强度加强筋。
优选地,在上述车门铰链安装板中,所述二次翻边与所述梯形斜面翻边的折弯处设有折弯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铰链安装板,包括铰链安装面,该铰链安装面上设有铰链安装孔以及用于与车身侧围加强件贴合焊接的焊点,铰链安装面的四周设有用于支撑铰链安装面的并且均向铰链安装面的同一侧翻折的四个梯形斜面翻边,四个梯形斜面翻边与铰链安装面共同围成一个开口盒状结构,并且开口盒状结构在沿盒底至开口方向的截面逐渐扩大。由于四个梯形斜面翻边能够有效分散铰链安装面上传导的承载力,承受更高的强度,因此,可使铰链安装面的变形量减小,进而提升铰链安装点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7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多端承力的旋转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