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乏汽余热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3162.8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6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谨奕;王含;李晓蒙;刘雨佳;江小松;毛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24D1/04;F24D19/10;F22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联产机组 乏汽余热 循环系统 背压式 蒸汽出口 凝汽式 能量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 第二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 控制装置 冷端出口 热端出口 进汽口 热负荷条件 供热模式 稳定供给 循环模式 蒸汽进口 供电量 供应量 可控制 可调 热网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乏汽余热循环系统,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包括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能量分离装置、热网机组和控制装置,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进口与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蒸汽出口相连,能量分离装置具有进汽口、冷端出口、热端出口,进汽口与蒸汽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与冷端出口相连,第二换热器与热端出口以及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蒸汽出口相连,且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与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相连,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可控制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在直接循环模式与可调供热模式之间切换运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的结构简单、可以在不同的热负荷条件下精确调节,实现热供应量的稳定调节以及供电量的稳定供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乏汽预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热力发电厂中,利用在汽轮机中做过功后排出的蒸汽(乏汽)热量供给热用户,在同一动力设备和循环系统中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生产过程为热电联产过程。热电联产的节能和环保效益非常显著,乏汽排入空冷塔或湿冷塔中的冷凝热量占电厂总能量35%-55%,其余热利用对于电厂节能改造意义重大。热电联产与纯凝汽机组相比,在我国每年节约能源3000万吨标煤以上,相应地减少了CO2等排放。小型工业锅炉采暖,其平均运行效率为50%-60%,而热电联产的锅炉效率为75-90%。大型火电厂的热效率为38%-43%,而热电厂的全场热效率通常都大于45%。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远远大于小型锅炉和大型火电厂的热效率。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把热电联产作为节能和环保有效措施,制定了《2010年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和工业生产用热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都约为1亿千瓦;热电联产将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2%,在火电机组中的比例达到37%左右。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热电联产占火电装机容量的36.4%。2016年出台的《热电联产管理办法》,以及《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将力争实现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在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城市,鼓励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在中小型城市和热负荷集中的工业园区,优先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背压式热电机组往往存在电负荷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缺点,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的背压式热电机组对于不同热负荷条件下无法同时实现供热量稳定调节和发电量的稳定供给,不便于对不同热负荷条件下进行精确调节,尤其在尖峰供热期间,无法同时保证供热能力以及供电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乏汽余热循环系统,所述乏汽余热循环系统的结构简单、可以在不同的热负荷条件下精确调节,实现热供应量的稳定调节以及供电量的稳定供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包括: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进口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能量分离装置,所述能量分离装置具有进汽口、冷端出口、热端出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热网机组,所述热网机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冷端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热端出口以及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相连;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可控制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在直接循环模式与可调供热模式之间切换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通过设置能量分离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利用控制装置以及能量分离装置,基于蒸汽流动和能量分离原理,可以在不同的热负荷条件下精确调节,实现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在直接循环模式、可调供热模式之间切换,进而实现随着热负荷变化而稳定调节热供应量且维持供电量的稳定,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证供热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运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3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心式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储液罐
- 下一篇:发动机凸轮轴的轴向间隙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