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5756.0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6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鹤;马雄;邓旺;周朝东;宋亚科;侯淼;陈亚军;牛波;马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2 | 分类号: | B60K17/12;B60K17/16;B60K6/365;B60K6/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光星 |
地址: | 40277***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环 端面齿 行星架 一轴 混合动力汽车 差速器壳体 减速器箱体 减速器总成 主减速齿轮 差速器壳 驱动电机 延伸套管 轴向安装 信号盘 减速器 差速器右壳 差速器组件 差速器左壳 电驱动总成 可轴向移动 端面设置 回位弹簧 可旋转的 驱动信号 驱动装置 体内间隙 轴承支承 差速器 电驱动 总成本 半轴 固联 盘轴 套置 支承 体内 穿过 伸出 输出 配合 | ||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包括驱动电机(1)和减速器总成(7),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总成(7)包括安装在减速器箱体内的差速器组件(4),所述差速器组件的差速器壳体由差速器左壳体(4-2)和差速器右壳体(4-11)相向连接固定形成箱体结构,所述差速器左壳体(4-2)和差速器右壳体(4-11)分别设有供半轴穿过的延伸套管段(b),延伸套管段(b)通过轴承支承在减速器箱体上,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固联一主减速齿轮(4-10),该主减速齿轮(4-10)接受来自驱动电机(1)输出的扭矩,所述差速器壳体内间隙配合一可旋转的行星架(4-9),所述行星架(4-9)内支承一个行星齿轮轴(4-7),所述行星齿轮轴(4-7)上分别空套对称设置的行星齿轮(d),差速器左壳体(4-2)和差速器右壳体(4-11)内各支承一个与行星齿轮(d)啮合的半轴齿轮(4-6),所述行星架(4-9)的一轴向端面设置沿行星架(4-9)环形端面分布的端面齿(a),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套置一可轴向移动齿轮环(4-5),所述齿轮环(4-5)的端面齿设于一轴向端面与行星架(4-9)的端面齿(a)对应,所述齿轮环(4-5)的另一轴向端设置多个轴向安装柱(e),齿轮环(4-5)通过多个轴向安装柱(e)与差速器壳体上的对应设置的过孔配合形成周向定位,这些轴向安装柱(e)伸出差速器共同支承一信号盘(4-3),所述信号盘(4-3)与差速器壳体之间设置回位弹簧(4-4),所述减速器上设置一用于驱动信号盘(4-3)轴向位移的驱动装置(6),该驱动装置(6)的推头(6-1)可轴向作用在信号盘(4-3)外端面上,可通过信号盘(4-3)带动齿轮环(4-5)做相对于差速器壳体的轴向运动,所述减速器内设置用于判断信号盘(4-3)的轴向位置的位置传感器(5),所述位置传感器(5)与轴向驱动装置(6)分别与电子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左壳体(4-2)呈帽状,所述差速器左壳体(4-2)左端设置凸起于端面中心的延伸套管段(b),所述差速器左壳体(4-2)右端边缘与差速器右壳体(4-11)连接固定,所述差速器左壳体(4-2)左端面设置多个以差速器左壳体(4-2)轴心线为中心且均分360°的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环(4-5)包括一接合齿圈,所述接合齿圈的下端面设置用于与行星架(4-9)端面接合的端面齿(a),所述接合齿圈的上端面设置多个以接合齿圈轴心线为中心且均分360°的轴向安装柱(e),所述轴向安装柱(e)的外柱面均设置安装信号盘(4-3)的安装轴肩(f)、圆周定位曲面(g)、以及卡圈固定沟槽;所述信号盘(4-3)套置在各轴向安装柱(e)的圆周定位曲面(g)共同形成的定位柱面上并通过卡圈(n)和安装轴肩(f)进行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与差速器之间减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1)输出的扭矩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传递给主减速齿轮(4-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二级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中间轴组件(3),所述中间轴组件(3)包括中间轴(3-2)、中间轴左轴承(3-1)和中间轴右轴承(3-4),所述中间轴(3-2)上固联一中间轴齿轮(3-3)、二级主动齿轮(3-5),所述中间轴(3-2)两端分别通过中间轴左轴承(3-1)和中间轴右轴承(3-4)支撑在减速器箱体上,所述中间轴齿轮(3-3)与输出齿轮(1-4)啮合,所述二级主动齿轮(3-5)与主减速齿轮(4-10)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盘(4-3)与差速器壳体端面之间设置的回位弹簧(4-4)为对顶波形弹簧、蝶形弹簧或者螺旋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6)为直线马达、气缸或者液压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57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轴输出形式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并列式双速比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