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1085.5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6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恩融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围板 隔音 流水槽 中大型 隔热 减振 前围 底板 本实用新型 传力路径 点焊焊接 品质要求 正面碰撞 轿车 大型的 主受力 优化 汽车 进度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由前围板、前围底板、流水槽通过点焊焊接,流水槽与前围板围成一个大型的主受力腔,优化前围总成的隔音隔热减振的功能,同时优化正面碰撞的传力路径,加快汽车新产品的开发进度,同时满足更高的汽车隔音隔热减振品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大型轿车的双层前围板结构。
技术背景
汽车前围板作为隔离前机舱与乘员舱的结构件,负责乘员舱的隔音、隔热及减振;在正面碰撞试验过程中,需要抵抗碰撞变形对乘员空间的侵入变形;前围板同时也承当着汽车众多零部件的安装密封功能。传统的中大型汽车前围板多采用单层钣金件冲压而成,不具备完全的隔音隔热减振的功能;传统的中大型汽车单层前围板结构需要另外设计众多结构件贴合前围板组成加强筋,但是受力腔普遍较小,碰撞传力路径较差,正面碰撞过程容易导致整车受力曲线变化剧烈,不利于乘员安全;传统的中大型汽车单层前围板作为前围内、外部零部件的主要装配载体和结构承载主体,前舱流水槽的结构作用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由前围板、前围融合流水槽功能的加强结构,采用上下双层加强结构的设计思路,增强前围板的结构,提高整车乘员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由前围板、前围底板、流水槽通过点焊焊接;前围底板由对称的前围板左侧底板和前围板右侧底板通过点焊焊接组立;流水槽由流水槽左侧板、流水槽右侧板、流水槽中间板通过点焊焊接组立,流水槽与前围板围成一个大型的主受力腔,主受力腔空间同时可作为真空助力器、制动油壶、雨刮电机等底盘电器零部件的装配空间;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左侧与左前轮罩纵梁总成通过点焊连接,右侧与右前轮罩纵梁总成通过点焊连接,上侧与前围上板总成通过点焊连接,下侧的前围板左侧底板和前围板右侧底板四周边缘与轿车乘员脚踩地板通过点焊连接,形成两个二级受力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优化前围总成的隔音隔热减振的功能,同时优化正面碰撞的传力路径,可以缩短对标碰撞法规的结构调整设计周期,加快汽车新产品的开发进度,同时满足更高的汽车隔音隔热减振品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前舱装配图;
图2为图1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爆炸图。
图中1.右前轮罩纵梁总成,2.前围上板总成,3.前围板结构总成,4.左前轮罩纵梁总成,5.流水槽右侧板,6.前围板右侧底板,7.前围板,8. 前围板左侧底板,9. 流水槽左侧板,10.流水槽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由前围板、前围底板、流水槽通过点焊焊接;前围底板由对称的前围板左侧底板8和前围板右侧底板6通过点焊焊接组立;流水槽由流水槽左侧板9、流水槽右侧板10、流水槽中间板5通过点焊焊接组立,流水槽与前围板7围成一个大型的主受力腔,主受力腔空间同时可作为真空助力器、制动油壶、雨刮电机等底盘电器零部件的装配空间;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大型轿车双层前围板结构左侧与左前轮罩纵梁总成4通过点焊连接,右侧与右前轮罩纵梁总成1通过点焊连接,上侧与前围上板2总成通过点焊连接,下侧的前围板左侧底板8和前围板右侧底板6四周边缘与轿车乘员脚踩地板通过点焊连接,形成两个二级受力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恩融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恩融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1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