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乏蒸汽加压及回收再利用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3114.1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侯本全;侯普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开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00 | 分类号: | F22B3/00;F28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系统 再利用 蒸汽加压 回收 蒸汽 生产工艺装备 本实用新型 工艺稳定性 工作效率高 产品品质 工业蒸汽 生产安全 蒸汽管网 蒸汽流程 恒温压 疏水阀 再循环 乏汽 温压 加压 节约 能源 优化 投资 | ||
1.一种余乏蒸汽加压及回收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蒸汽再循环型节能系统,余乏汽加压再利用蒸汽节能系统,蒸汽减温压、恒温压节能系统,所述工业蒸汽再循环型节能系统包括第一可调控喷射泵(101)、第二可调控喷射泵(102)、蒸汽加热回收装置(103)、蒸汽利用装置(104)、蒸汽冷凝水分离器(105)、第一疏水阀(106)、第二疏水阀(107);高压蒸汽从a管进入,所述a管与第一可调控喷射泵(101)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可调控喷射泵(101)出口与蒸汽利用装置(104)连接,为蒸汽利用装置(104)提供热量,其自吸入口与蒸汽冷凝水分离器(105)通过c管连接,所述蒸汽利用装置(104)蒸汽出口与蒸汽冷凝水分离器(105)入口通过b管连接,所述蒸汽利用装置(104)加热树脂出口与d管连接,且d管为加热树脂的输送管,所述蒸汽加热回收装置(103)设置在d管周围,所述蒸汽加热回收装置(103)内设有蒸汽通道,所述第二可调控喷射泵(102)通过g输入高压蒸汽,其自吸入口与蒸汽加热回收装置(103)的蒸汽通道出口通过e管与f管连接,其出口与蒸汽加热回收装置(103)的蒸汽通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疏水阀(106)与蒸汽冷凝水分离器(105)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疏水阀(107)与e管及f管连接,能够及时排除与e管及f管连接装置的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乏蒸汽加压及回收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乏汽加压再利用蒸汽节能系统包括可调控喷射泵一(201)、蒸汽回流装置(202)、储水罐一(203)、疏水阀一(204)、储水罐二(205)、括可调控喷射泵二(206)、疏水阀二(207),所述可调控喷射泵一(201)通过h管输送高压蒸汽至其蒸汽入口,所述可调控喷射泵一(201)的出气口与蒸汽回流装置(202)入口通过i管连接,所述蒸汽回流装置(202)出口与储水罐一(203)入口通过k管连接,所述储水罐一(203)的蒸汽出口与可调控喷射泵一(201)的自吸入口通过j管连接,所述储水罐一(203)的冷凝水出口通过m管与疏水阀一(204)入口连接,所述疏水阀一(204)出口通过n管与储水罐二(205)连接,储水罐二(205)底部与疏水阀二(207)入口连接,并通过o管排出,所述储水罐二(205)蒸汽出口与可调控喷射泵二(206)的自吸入口通过r管连接,可调控喷射泵二(206)通过t管输送高压蒸汽至其蒸汽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乏蒸汽加压及回收再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减温压、恒温压节能系统包括底座(301)、主体(302)、入水通道(303)、移动锥形端头(304)、蒸汽反流装置(306),所述主体(302)设置在底座(301)上,其内部有空腔一(307)与空腔二(308),所述空腔一(307)与空腔二(308)之间通过通孔导通,所述入水通道(303)与移动锥形端头(304)连接,且两者内部均设有输水管道,两者连接后,两者的输水管道也连接,移动锥形端头(304)的端部为锥形,其锥形面设置在主体(302)上的空腔一(307)与空腔二(308)之间通过通孔内,两只之间具有间隙(312),通过调节移动锥形端头(304)的左右移动距离,可实现调节间隙(312)之间的大小,所述移动锥形端头(304)一端伸入蒸汽反流装置(306)内,所述蒸汽反流装置(306)连接主体(302)上,其一端伸入空腔二(308)内,其内设有通管(311),其通管(311)外壁与蒸汽反流装置(306)外体内壁之间形成蒸汽反流通道(310),水(313)从v口流入,通过入水通道(303)与移动锥形端头(304)内部输水管道进入蒸汽反流装置(306)的通管(311)内,高压蒸汽(314)从u口进入主体(302)的空腔一(307)中,并从间隙(312)进入伸进空腔二(308)内部的蒸汽反流装置(306)中,并与水(313) 混合,混合后的部分中压蒸汽(309)能够从蒸汽反流通道(310)反流,并能实现二次蒸汽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开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精开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31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