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3213.8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8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玉龙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1/04 | 分类号: | F16K2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曾祥兵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开关 摩托车用 大阀 小阀 延时 本实用新型 下阀体 支撑网 弹簧 滤网 内层 抵触 技术方案要点 波浪状结构 结构稳定性 摩托车配件 固定机构 固定滤网 过滤效果 安装腔 启动时 塑料片 疏密 阀盖 铝碗 摩托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旨在提供一种能保证摩托车在启动时流量充足,过滤效果好以及结构稳定性强的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安装腔内依次设有小阀片、铝碗、弹簧、塑料片以及大阀片,小阀片与阀盖抵触,大阀片与下阀体抵触,下阀体连接有滤网以及用于固定滤网的固定机构,所述滤网包括内层及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支撑网,支撑网呈波浪状结构,弹簧的疏密程度由小阀片往大阀片方向逐渐变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它包括下阀体以及与下阀体连接的阀盖,下阀体和阀盖之间连接形成有安装腔。传统的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的不具备摩托车启动流量的控制,不能保证摩托车在启动时流量充足;以及如何提高了滤网的过滤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强度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摩托车在启动时流量充足,过滤效果好以及结构稳定性强的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包括下阀体以及与下阀体连接的阀盖,下阀体和阀盖之间连接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内依次设有小阀片、铝碗、弹簧、塑料片以及大阀片,小阀片与阀盖抵触,大阀片与下阀体抵触,下阀体连接有滤网以及用于固定滤网的固定机构,所述滤网包括内层及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支撑网,支撑网呈波浪状结构,弹簧的疏密程度由小阀片往大阀片方向逐渐变密,所述大阀片与塑料片抵触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环形限位块,且各限位块均同心设置,塑料片与大阀片抵触的一面上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且同心设置的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腔内依次设有小阀片、铝碗、弹簧、塑料片以及大阀片,小阀片与阀盖抵触,大阀片与下阀体抵触,下阀体连接有滤网以及用于固定滤网的固定机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小阀片、铝碗、弹簧、塑料片以及大阀片依次连接形成的流量控制系统,以确保摩托车在启动时流量充足,滤网包括内层及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支撑网,支撑网呈波浪状结构,通过设置的支撑网,确保了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过滤间隙,进而提高过滤效果,并且达到双层过滤的效果,进一步的将弹簧的疏密程度由小阀片往大阀片方向逐渐变密,提高了弹簧靠近大阀片一侧的弹性强度,并且在大阀片与塑料片抵触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环形限位块,各限位块均同心设置,塑料片与大阀片抵触的一面上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且同心设置的环形凹槽,通过限位块及环形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塑料片和大阀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帽、卡圈以及滤网O型圈,下阀体和螺帽上均设有安装环槽,且卡圈的一侧置于下阀体的安装环槽内,卡圈的另一侧置于螺帽的安装环槽内,所述滤网O型圈套于滤网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机构包括螺帽、卡圈以及滤网O型圈,通过在下阀体和螺帽上均设有安装环槽,并且将卡圈的一侧置于下阀体的安装环槽内,以及将卡圈的另一侧置于螺帽的安装环槽内,提高了下阀体和螺帽,滤网O型圈套于滤网外,确保了在与其他连接连接配合时的密封性及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呈圆台状,内层和外层的过滤网孔目数均为300目,支撑网的过滤网孔目数为200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呈圆台状,采用圆台状结构设置的弹簧,提高了弹簧在发生形变时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偏移,内层和外层的过滤网孔目数均为300目,支撑网的过滤网孔目数为200目,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确保了过滤效果及其滤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延时负压开关实施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玉龙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玉龙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3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