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1682.4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生;梁维;许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7/08;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身 伸缩电机 点检 焊接 设备状态 一端设置 煤矿用 置放槽 电机 电路板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高 传动连接 动力系统 机身内部 煤矿井下 内部安装 伸缩杆 下表面 有机架 底端 顶壁 卡接 螺杆 尾翼 机头 机翼 矿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两侧焊接设置有机翼,所述机身的一端设置有机头,所述机身的另一端焊接有尾翼,所述机身内部的顶壁卡接有主电路板,所述机身的下表面焊接有机架,所述机身的内部安装有动力系统和蓄电池,所述机身的内部还安装有第一伸缩电机,所述机身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电机置放槽,所述电机置放槽内设置有第二伸缩电机,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使用无人机,可以在无需下矿井的情况下,就可对煤矿井下的设备进行点检,工作效率高,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
背景技术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每天或者定期需要对煤矿井下的设备进行点检,这样才会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避免生命财产和资源财产受到威胁,但是正常的情况下,需要工作者下井进行设备点检,这样会存在工作效率的弊端,而且一但设备出现问题,在工作者还无法知晓的情况下,下井进行点检,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两侧焊接设置有机翼,所述机身的一端设置有机头,所述机身的另一端焊接有尾翼,所述机身内部的顶壁卡接有主电路板,所述机身的下表面焊接有机架,所述机身的内部安装有动力系统和蓄电池,所述机身的内部还安装有第一伸缩电机,所述机身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电机置放槽,所述电机置放槽内设置有第二伸缩电机,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机架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于第二限位块中部开设的滑槽中,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点检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机架与电机置放槽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置放槽的顶端中部栓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与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开设有过孔与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贯穿于第一限位块和电机置放槽上开设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的正面一侧卡接有防护玻璃,所述机头内的中部嵌接有摄像头,所述机头内的上部嵌接有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内的下部嵌接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为光电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其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路板的表面焊接有中央处理器、数据采集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外接终端进行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摄像头、距离感应器和点检插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器为单片机、plc或dsp其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螺杆和齿轮箱,所述动力系统与机翼和尾翼上螺旋桨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使用无人机,可以在无需下矿井的情况下,就可对煤矿井下的设备进行点检,通过设置有摄像头,并在照明灯的配合下,可以对设备上的一维码或者二维码进行扫描,从而实现设备点检数据的记录,便于工作者进行数据分析,排出安全隐患,并在通信模块和距离感应器的配合下,工作者可以在后台进行操控无人机,防止撞击出现,而且点检时,无人机上的点检插头只需对应插入相应设备与上之匹配的插槽即可,为此点检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功能实用,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16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人机的智能感测飞行拍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农业种植用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