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控温精度和模块温度一致性的半导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6893.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8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薇;王耕;许绍坤;王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薇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单元 加热孔 控温 半导体本体 本实用新型 温度一致性 半导体 温度控制单元 导线连接 金属模块 温度梯度 热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控温精度和模块温度一致性的半导体,半导体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加热单元,半导体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和第四加热单元之间设有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三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第三加热单元和第四加热单元上均安装有导线,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第三加热单元和第四加热单元的内部设有第一加热孔和第二加热孔,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第三加热单元和第四加热单元通过导线连接PID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第一加热孔和第二加热孔每两孔为一个独立的温度控制单元,如设定不同温度,则可靠金属模块间的热传递实现八孔之间的温度梯度,解决了单一控温无法实现此功能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控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控温精度和模块温度一致性的半导体。
背景技术
目前,生化反应大有与温度相关,生物、化学层面的科学仪器绝大多数需要温度控制,相当一部分需要非常精确的温度控制。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诞生了核酸体外扩增技术,其中以PCR技术为代表,PCR仪迅速成为生物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仪器,其依赖的便是对温和时间的精确控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PCR仪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从最初的单一温度控制方式发展到梯度PCR仪,双向梯度PCR仪,分区控温PCR仪,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仪等,样品处理样也从单孔发展到最多1500个甚至更多。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多种有别于PCR技术的新型核酸体外扩增技术,比如RP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SMAP(智能型核酸扩增技术)、LAMP(环介岛等温扩增技术),不但特异性高,而且扩增反应速度快,并可在现场进行实验。相应的专用扩增和检测仪器也陆续出现,样品处理量从8个反应孔到96个反应孔不等。但是普遍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不够,孔见温度均一性不足的问题,难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半导体普遍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不够,孔见温度均一性不足的问题,难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控温精度和模块温度一致性的半导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控温精度和模块温度一致性的半导体,包括半导体本体,所述半导体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加热单元,所述半导体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四加热单元之间设有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三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和所述第四加热单元上均安装有导线,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和所述第四加热单元的内部设有第一加热孔和第二加热孔,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和所述第四加热单元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PID控制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ID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孔和所述第二加热孔共为八个,所述半导体本体基于所述第一加热孔和所述第二加热孔的八孔反应联排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和所述第四加热单元均使用金属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孔和所述第二加热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薇,未经张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6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灵敏调节温度的调温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自动仓储仓库的温度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