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9452.0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段华;成建亭;陈龙驹;秦宝林;王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曾章沐 |
地址: | 3016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口 通断控制模块 充电检测电路 充电电流 状态采集模块 电池负极 连通 电动车技术领域 充电终止信号 控制电路检测 本实用新型 充电安全性 充电口插座 车辆充电 充电插头 电池正极 控制电路 模块检测 依次相连 有效控制 阈值时 断开 采集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充电检测电路及系统,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其中,该充电检测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充电口识别模块、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和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还与控制电路相连,充电口识别模块还与电池正极相连,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还与电池负极相连,充电口识别模块检测充电插头与电池的充电口插座是否连通,连通时,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采集充电电流,控制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流超出阈值时生成充电终止信号,并由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断开充电口识别模块和电池负极之间的连接,从而能够在车辆充电过程中,有效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进而增强了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充电检测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原因在于,电动自行车不仅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操作,而且,重量较轻,使用者驾驶起来轻便易操作。另外,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适慢,在街道商区等地方便行驶,其价格较低,使用者乐于接受。综合上述优点,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城乡地区迅速普及,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
但是,随着市场上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也在频繁发生。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常常在充电过程中出现电气故障,严重时甚至引发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综上,目前关于无法保障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安全的问题,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充电检测电路及系统,通过设置充电口识别模块、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和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等,提高了车辆在充电过程中的用电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充电检测电路,包括:充电口识别模块、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和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口识别模块、所述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和所述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依次相连接,所述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还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充电口识别模块还与电池正极相连接,所述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还与电池负极相连接;
所述充电口识别模块,用于检测充电插头与电池的充电口插座是否连通;
所述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用于在充电插头与电池的充电口插座连通时,采集充电电流;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流是否超出阈值,且,当所述充电电流超出所述阈值时生成充电终止信号;
所述充电口通断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终止信号时,断开所述充电口识别模块和电池负极之间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充电口识别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充电电极、第二充电电极、第三充电电极、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充电插头上,且,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接的充电插头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充电口插座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和所述第三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极的另一端与充电插头配合使用,所述第二充电电极的一端与电池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极的另一端与充电插头配合使用,所述第三充电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充电电极的另一端与充电插头配合使用;
当充电插头与电池的充电口插座连通时,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和所述第三充电电极之间连通所述第一电阻;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由无变化到有时,判定充电插头与电池的充电口插座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充电口状态采集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电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9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充电装置
- 下一篇: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